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3月份理论学习1(虞兰琴)
发布日期:2013-05-24   点击次数:    作者:虞兰琴  来源:

           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可是不同的老师教学,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所得的结果。因此,无论教学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关。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许多老师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导入的“有效性”―――良好的开端

 

 

小学数学教学导入大体有直接导入法、观察导入法、分步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导入法,我们都要追求其“有效性”。高效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实现由旧向新的自然过渡,从而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然而,有些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只是为营造学习气氛,而一味地讲故事做游戏,对如何通过导入为新授内容作铺垫缺乏考虑,使导入变得乏味,缺少一定的生命力。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时,设计的导入是这样的“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回答“喜欢!”老师继续提问“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指名学生回答,直到有学生回答出“小猴”。然后教师出示主题图,提问“看看,这些小猴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摘桃子。”……这样的导入不仅没有起到原有的作用,而且使听课者感到生硬、不自然。如果一开始就出示主题图,提问学生“从这幅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既可以找到已知和问题,从而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同时也显得自然流畅。

 

 

二、提问的“有效性”―――交流的平台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试想,在整整一堂课中,如果没有提问,那这堂课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课堂提问还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还可以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而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弊病。有的提问太简单,喜欢问“对不对”、“好不好”、“同意不同意”等等,学生不动脑筋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有的提问琐碎频繁,不分主次,一连串的一问一答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收效甚微;还有的提问过于空泛或太难太深,学生无从作答,只好乱猜。例如有一位老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回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学生回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心得体会:所谓“有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