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动态>>活动记录
5月份研究课教案
发布日期:2013-05-29   点击次数:    作者:钱彩华  来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一、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73~75页的内容。
(二)教学地位:
由几个几引出几倍,建立倍的概念;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三)例题分析:
本课主要认识“倍”的含义以及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倍”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几相加, 而几个几相加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倍”的概念就是在几个几与倍之间搭建起联系。
第1—4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算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难点:建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
(五)、突破重难点措施:
通过观察理解、操作辩析建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
二、学习目标:  
 1、联系实际问题理解“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摆一摆
第一行摆3个圆。
听指挥1、第二行摆2个3。
2、比第一行多1个。
3、摆4个3。
4、比第一行少1个。
如果让你分成两类,怎么分,为什么?
(二)、新授
1、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类,上下两行之间的数量关系)
A、出示P74练习第一题。
出示相同红绿带子。师:两条带子谁长?如果把绿带子看成一份,那红带子是几份?
展开一份红带子,问现在红带子有几份了?一下展开四份,问红带子现在有几份了?
师:像这样把绿带子看成一份,红带子有这样的四份,我们就说红带子是绿带子的4倍。(再来看我们摆的小棒)
B、出示第一个
师:第一行有3根小棒,如果把3根小棒看做一份,那第二行的小棒数就有几个这样的3?是这样的几份?(师一边板书圈一圈,一边说:我们把3根一份圈起来就一眼看出是3份了)
师结:把第一行3根看作一份,第二行就有这样的三份,我们就说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小棒的3倍。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的数学概念“倍”。
出示第二个,在师的指导下在心里默想(把几看做一份,第二行就有几个几,就是这样的几份。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几倍)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指名口答。
2、教学例题(媒体)
A、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贴图。
B、师:谁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圈一圈或2个一份的分一分)把什么看做一份,黄花就有几个2,是几份。
(请生再说说黄花和蓝花倍的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把2朵蓝花看做一份,黄花的有3个2朵,就有这样的3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C、变化例题(2)蓝花变成3朵,黄花不变。师:现在你能说说黄花是蓝花的几倍吗?同桌讨论。(如果有困难:引导学生发现要把几个看成一份,并请学生上来摆一摆,怎样放一眼就能看出黄花是蓝花的几倍)。
D、师:用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知道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吗?请一生上来圈一圈。师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蓝花是2朵,因此把2看作一份,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想8朵红花能分成这样的几份,也就是8里面有几个2,因此可以用除法来计算。8÷2=4(板书并告诉学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不要写“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
E、变化例题(1)把红花增加2朵。师:谁能说说现在红花是蓝花的几倍?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10里面有几个(2)。怎样列式计算。
F、独立完成课本P74第3题集体订正。(学习目标1)
(三)、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P75第4题。
2、综合练习
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小动物也来凑热闹。
小猴有12颗糖,小猪有2颗,小狗有3颗,小兔有4颗,小鸡有6颗。小猴的糖的个数分别是小动物们的几倍?
3、老师现在要把小猴这十二颗糖来分一分,分成两行,并且使第二行糖的颗数是第一行的倍数。
4、动口说一说: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水果发市场”,即用投影出示
1只西瓜 6只苹果 2只梨 3只桔子 4只草莓 8只樱桃 12只香蕉
看着这幅图,每个同学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老师示范说第一句:把2只梨看做一份,苹果有3个2,就是这样的3份,所以苹果是梨的3倍。让更多小朋友有机会说。(学习目标1、2)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知道了两个数不仅可以比较大小、多少,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比如说爸爸今年36岁,小明今年6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几倍?那去年呢?
四、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完成“想想做做”1-2题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倍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几相加, 而几个几相加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倍”的概念就是在几个几与倍之间搭建起联系。本着结构大气、教者轻松、学者愉快的教学原则,追求扎实、朴素、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本课时主要做到了: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随机引导。这主要体现在“倍”概念的引进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这两个教学环节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原有认知进行相应的引导,同时在这一点上教师还应注意“教师的教不要被学生的会所牵动”,因为个别孩子的思维毕竟不能替代所有孩子的思维,所以还应注意对所有的孩子进行正规的引导。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基础之上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说一句话“谁是谁的几倍”,接着让学生根据“倍”的知识灵活、开放地摆小棒,最后应用“倍”的知识师生互动进行拍手游戏,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当然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改进。
 1、应关注一些细节,使学生答题更加规范严谨。比如教师应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商的后面不要写“倍”字。
 2、在比较“求10、15、30分别是5的几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现阶段的解决问题,一般是“求一个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这样能避免学生提出“求一个较小数是大数的几倍”的错误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