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三种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一般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又可以分成文字语言、图画语言和符号语言。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三种语言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挥文字语言的功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文字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是记录与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咬文嚼字的分析,深刻理解题意,正确解题。
例如:“一桶汽油,倒出40%,刚好倒出12升。这桶汽油有多少升?
我们抓住“分率句”进行以下咬文嚼字的分析,层层剖析,进而顺利进行解题。
(1)倒出40%,倒出谁的40%?
(学生回答:倒出40%,倒出这桶油的40%,这桶油重
应为整体“1”。)
(2)这桶油重是整体“1”,是所求问题,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这桶油重为整体“1”,用x升表示。)
(3)倒出40%,刚好是12升,怎样列出方程?
(学生回答:设:这桶油重x升。
x×40%=12
x=12÷40%
x=30
答:这桶油30升。)
(4)谁能用语言表达12÷40%算式的意义?
(学生回答:12÷40%的意义是已知一个数的40%是12,求这个数是多少?)
这样,发挥文字语言功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