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的研究中,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内容、空间与机会,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新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课堂气氛活跃,时效不小。这样的课堂组织方法不是很好吗?学生能在课堂中施展拳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如,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只用“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语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境地。各个小组都在忙碌着……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动手拼,计算演练,终于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小组用两个完全一样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把一个梯形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小组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就大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组织能力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