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储红军4月理论笔记(2)
发布日期:2013-06-06   点击次数:    作者:储红军  来源:

数 学 练 习 课 的 设 计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 够重视。

    一、练习设计的方法

    练习设计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编题要讲究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每次练习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应体现由浅入深 、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序列,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 同、课型不同,练习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 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 使知识顺利迁移。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 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见如下流向图:

    基本题 与例题相仿(认识)

    ↓

    略变题 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

    ↓

    综合题 新知适当结合旧知(加深)

    ↓

    思考题 供学有余力者用(发展)

    如讲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设计:

    (1)基本题。图一中的小正方形边长2厘米,分别用数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求四边形的面积。

    (2)变式题。求图二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综合题。一块耕地中间有一条水沟(如图三),求耕地的面积(单位:米)。

    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2.练习课的练习设计。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巩固练习。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2)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 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 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 ,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如学习“吨、千米”的认识后可将“千米、米”的知识放在一起综合练习:①7250米=()千米 ()米,②1520千克=()吨()千克。以便让学生发现他们的联系(进率和换算方法相同),以便掌握 规律。又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后,安排一组组合图形。让学生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米)。

    3.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主要任 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服从总的复习构思,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1)巩固性练习。

    (2)归纳性练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讲解,引导学生加深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引申练习。目的是通过对知识归纳整理后,适度地延伸、综合,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  

(4)发散性练习。这是一种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用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 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练习。

    二、练习设计的形式

    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针对性练习。这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增加的一种练习,便于攻其一点,逐步强化。如: 小数除法中的难点是小数点的处理,针对这个难点,可以对小数点处理做专门训练。

    (2)判断性练习。这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缺陷。查出学生认识过程中致错症结而设计的一种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匹配题。又叫搭配性练习。这种练习的目的是用以考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操作性练习。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的。这种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

(5)说理性练习。说理练习主要用于应用题的思路训练中,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说明算式的意义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互译,同时又培养学生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重视算理表达的好习惯,把数学思维与语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数学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练习的独特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各种 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向效应。同时练习要讲究质与量,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根据 练习内容去确定练习形式。

    三、练习的反馈与调控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 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反馈的环节呢?我认为必须设计好以下练习形式:①准备性练习,这是在新授课之前, 安排一定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②新授后的尝试练习 ,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③巩固练习,这是第二 次集中反馈,经过第一次反馈和补救后,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当堂 解决。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从提问中获得信息反馈,并及时地对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 调节。这样就能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