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一、提问用语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这是实现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进行学习的基础,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教师应该能预见学生这样的能力,设计好提问用语。
首先,提问用语要贴近儿童的语言。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尽量少用脱离儿童语言环境的词语或字眼。
其次,教师提问时尽量少用复杂的语句。提问是给学生创设思考的平台来探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不是让学生花过多的时间对分析教师的提问究竟是什么意思。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没有必要故弄玄虚。如果多种提问表达方式只是让学生作出同样的思考,那么最好采用简单明了的句子,以免增加学生无谓的思考,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
二、提问应难易适当,面向全体。
提问的有效性体现在问题抛出后有多少学生能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给出正确的解答。如果想通过难题来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那教师的教学场所就不能是课堂,是竞赛场;如果提问后只有个别学生能解答,那么只能说这种提问是选拔人才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而提问正是起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知识的作用。因此,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兼顾到班集体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提问的难度要适当,同时要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难度过大或过小,提问的有效性就会降低。
三、鼓励学生提问,提倡互动式提问。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被动,如果课堂中总是教师问,学生答,那么他们在思维上也会一直依赖教师,在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去思考,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低年级学生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阶段特征,在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提问,通过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保持他们课堂的有意注意力,并且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当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还必须具备教学机智,当提问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够临危不乱,及时对问题加以调整和修改,变换问题的层次,再次提出问题,供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