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绽放简约美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就是“清清楚楚一条线”。简简单单地呈现教学内容,简简单单地教和学,可说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如何简洁清晰地凸现教学目标;如何简约有度地处理教学内容;如何科学实用地选择教学材料;如何朴素务实地选择教学方式;如何简要精练地组织数学语言;如何简便实用地选用教学手段这些方面对“营造简约的数学课堂,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简洁清晰地凸显教学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里,数学课堂承载过多的额外任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看点”,在例题与习题上大做文章,挖掘数学内容之外的东西,人为地添加许多非数学的教学目标,造成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糊里糊涂,不知要学什么,学了什么。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简约,凸显数学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晰地领悟到在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才能保证数学课特有教育功能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才有“数学味”可言,才能体现数学本色。
案例:《9的乘法口诀》
师:1至8的口诀大家已经记得很熟练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师:在这节课中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想办法编出9的口诀,还要能巧妙地记住9的乘法口诀、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你们有信心拿到这三个苹果吗?(教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三个红苹果:编、记、用。)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既明确了教学目标,又让每个学生明确地带着目标学,而且便于学生自我审视最后的学习效果,数学课堂学习的主线非常清晰。
二、简约有度地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要注重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注重内容就要去掉非本质的东西,增强内容的可读性、思考性,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深入、有序思考的教学内容。
案例:《圆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
课件出示上面这样一组平面图形:
师:比一比,说一说,在你们心目中圆是怎么样的图形?
这里教师一开始就抛出一组平面图形,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在比较中突显圆的特征,完善对圆的认识,从而理解关键点:封闭、曲线。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不繁华,但具有较深的数学内涵,思维含量极高。
三、科学实用地选择教学材料
选择教学材料应该考虑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学生选择身边的数学书,作业本和铅笔盒等简单的、生成性的学习材料,进行了简单的操作过程,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质疑:同样大小的桌面,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面积单位的出现就显得很自然。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这样的选材实用性大,可操作性强,不必被课前准备所牵拌。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教学材料。预设的课堂与现实的课堂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如何拉近这段距离,那就要求教师经常以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思维去主观臆断学生的想法和知识起点,这样才能选对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朴素务实地选择教学方式
案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师: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的竖式怎样写?商写在哪一位上?
出示:195÷39
师:请用竖式计算。——交流阶段:刚才你碰到过什么问题吗?
生:用估算的方法估出的商偏小。
师:初商为什么会偏小?那商有没有可能偏大呢?做做以下两题,想一想。
145÷27 140÷73
师:什么情况下初商容易偏小?什么情况下初商容易偏大?做做以下题目想一想。
A组:84÷22 123÷31 210÷43
B组:89÷29 185÷37 272÷68
这里没有花哨华丽、生动有趣的情境,有的只是一组组精心设计的习题,一个个精心提炼的问题,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练习,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课堂沉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才完成了由个到类的提升。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简单是方法的简单),所以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应该让学生能更真实、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不是去追求那种无谓的“花哨”。
五、简要精练地组织数学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言简意赅,会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透明感,学生也会心旷神怡。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既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要求、学习结果的指导与评价,也是教学环节上下的衔接,更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法的引领。衔接语、评价语流畅到位,也十分重要。
六、简便实用地选择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的作用仅仅是辅助,因此教学手段的选择应以既能帮助自己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又能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少投入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作为标准。
多媒体教学用在必须处。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学关系,一些不易观察的、危险的、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发现来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认识,因为它真实、快速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感染力。
不过,实验操作活动与直观演示更具可行性、高效性。课件演示的毕竟是“模拟”的,它离真实的客观世界毕竟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课件制作对教师本身业务素质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有时实验操作活动与直观演示比课件更具可行性、高效性。特别是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概念、方法、关系,用更接近于自然的模型会更显得简便易行、方便高效。
操作方便、可行性强,符合产出效率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的操作体验,通过动手折叠过程产生的内心对平均分后产生分数的真实感受,并由此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变化更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代替的。
所以,教学中究竟用何种教学手段,关键还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材料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来定夺,在产生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应以操作简便为优——用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率应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简约、扎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我们在践行儿童数学简约的路上,许多时候需要对所有变成习惯套路的模式提出寻根究底的质疑,对那些被日常化了的操作概念进行教育学意义上的追问,还数学教学应有的简单与真实,用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来承载新课程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