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游戏式。这是一种适用于低年级的活动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故事导题——游戏活动——讨论点题——说唱记忆。
2、目标达成式。我们依据数学学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课时教育目标,并建立起相应的目标达成式教育结构模式,强调以教育目标为导向,进行导教、导学,力求充分发挥教育目标的示导、管理、评价功能,克服教育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该模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提出目标——目标导学——检测评价——达成目标。
3、问题探索式。这是由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性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我们在实验中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放在教育过程的核心地位,着眼于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为学生创造大量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该模式一般由“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归纳评价——解决问题”四个阶段组成。
4、自主学习式。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其过程一般为:自学教材——自悟明理——自测自评——自我提高。
5、角色扮演式。在实验中,学生通过熟悉情境、扮演角色、分析评价、共同感受和洞察角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己、体验情感、规范行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情境——扮演角色——讨论评价——归纳总结。
以上五种活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三个特点:1.体现了数学的学科性;2.体现了学科的融合性;3.体现了数学的开放性。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各有个的特点,但都共同体现了以学生个体主动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促进互动发展的思想。无论是那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从学生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出发,让学生通过外显的活动过程激起内隐的活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地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