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笔记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就是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而产生疑问是引起思考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具有靶标作用、思维导向和催化剂作用,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也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象,流于形式。
计算教学其实很多一部分都借助于旧知的支撑,往往一节新课的学习,利用的就是旧知的迁移来达到知识目标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充分透彻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来,创设一定的利用旧知解决问题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体悟到新知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在自信的状态下,自主的进行新知的探究学习。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就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的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精心设计好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