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加强解决问题策略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学生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加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不能“就题论题”只求结果。提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部分教师感觉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马不停蹄罗列各类题型,学生埋头苦干于题海之中。学生只会解决做到过的类似问题,一旦碰到更复杂或灵活一些的问题就显得一筹莫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过分注重解题的结果,忽视了策略的形成。
策略——不应“一厢情愿”主观给予。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应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 良好的“策略意识”。如,体会策略的特定价值与意义,掌握策略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能适当地将策略与实际问题匹配,主动运用策略,获得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等,它更 多强调“过程”的价值和策略的丰富内涵。
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解题策略意识的培养而不单纯是通过解题告知策略。
思考——不可“蜻蜓点水”只走过场。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虽然数量关系的阐述不需要十分规范地表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身经验描述出思考过程就可以,但这并不表明,解决问题的策略停留于经验层面即可。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经过一定的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问题纷繁复杂,决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一种策略的应用,一个数学问题摆在面前,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思考解题的方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在解题实践中还需要学生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和教学的逻辑起点确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把策略运用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