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二) 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85~86页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材以两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邮票为题材,提出“两人一共有多少张”这一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探索本课内容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尝试笔算。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三) 例题分析;通过摆小棒及用计数器拨的过程,显示了把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以及个位上10颗珠换成十位上的一颗珠,突出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在笔算时,通过茄子老师的话强调突出了这一计算的过程。“试一试”中安排了个位上相加得13的题,与例题相比较,使学生思考的过程得到深化,及时总结形成方法。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三种形式的练习,学生的计算方法既得到了巩固,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及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五)突破重点: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尝试笔算。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
1.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例1挂图
师:图上画的十什么?谁来说说。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生答师板书:34+16
师:很好。那34+16=多少?你可以怎样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1)摆小棒。
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和16合起来是多少?
师:最下面的这一捆是哪里来的?
师:通过摆小棒,34+16等于多少?
(2)算珠。
师:先怎么拨?再怎么拨?
师:观察一下个位上的算珠,你有什么发现吗?(个位上有十颗珠子)
师:个位上满了十颗珠子怎么办呢?(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通过拨算珠,34+16等于多少?
(3)列竖式。
师:如果是列竖式,怎样列?
生说,师板书。
3 4
+ 1 6
师边板书,边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
课件出示竖式。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生答。
师:你觉得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好呢?为什么?
师:个位上的4加6得10,怎么办呢?让我们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茄子老师的话。
师: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说师板书,把竖式补书完整。
同桌互相说说怎么算。
二、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试一试。
6 5
+ 2 8
□ □
师:这题你能试一试吗?请你先在草稿本上试一试。再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算一算。
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价。
师总结:遇到了进位,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3,十位上6+2+1=9,65+28=93。
2、课件(豌豆: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吗?)
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说看?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校对。
2、想想做做3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进位加。(板书课题:进位加)
作业设计:
用竖式计算。
35+47 14+56 74+19 5+35
42+38 26+15 54+38 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