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5月理论学习2(蒋培华)
发布日期:2013-06-23   点击次数:    作者:蒋培华  来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二)
一、内容摘要
   
经过近年来在课题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我不断的用先进的理念对照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教学,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在新的内化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找出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教学行为,我的理念和实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在这一过程中,我的“隐性”和“显性”教育机智不断得到发展,在教育行动中成长。在“动态生成”滋润下的学生因为平等、安全而敢动;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丰富交流的信息基础而能动;因为有老师精心的组织,精彩的点拨而会动。“在数学课堂印象中”我们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我喜欢上数学课”、“数学很有趣”、“数学课上让我感到我很行”、“我总觉得数学知识是由我们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交给我们的”……我以《精心预设,动态生成》为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了同事一致好评。以此课题为指导的《精心预设动态生成》论文被福建中青年教师数学研究会评为二等奖,收入汇编。
    但是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寻找研究中的不足,一起找到继续发展的生长点。
    1、 “动态生成”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变能力和本身的学科底蕴得到挑战。
    有人提出预设应留一定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把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都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其实真正“动态生成”下的课,预设永远不能达到顶峰,不可能把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都预设,“僵硬”的实质是预设缺少灵变性,或者更清楚地说预设得还远远不够,预设是没有低线的。所以用“动态生成”观指导数学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预设要求越来越高,课堂灵变性越来越大。教师应不断加厚自身的底蕴,不断的锤炼、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
    2、“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的度的把握
    “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是师生互动的结果。“预设生成”是“非预设生成”的基石。同时“预设生成”又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非预设生成”也能遏制“非预设生成”。如何处理这个关系有待研究。
    3、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在关注学生的元认知中,提升教师的机智。
    预设生成过程中,经常给课堂带来一些尴尬事:学生的探究偏离了探究主题,有的甚至与课堂教学无关。在以后的的文章中将继续研究。
二、心得体会
预设需要教师的基本功,而生成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预设是幅不动的画,而生成却是流动的水。生成需要预设的铺垫,预设是成功生成的前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