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三维目标同步和谐发展,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一、内容摘要
三维目标同步和谐发展是和谐课堂的理想追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深刻领会本节课学生应达成的知识技能目标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思考学生的情感目标达成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自主获取新知,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一个开放的课堂。
例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就可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①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②运用计数工具,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的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的、拨数、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及观察、操作、思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方法,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许多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数学。俗话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
一、内容摘要
三维目标同步和谐发展是和谐课堂的理想追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深刻领会本节课学生应达成的知识技能目标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思考学生的情感目标达成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自主获取新知,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一个开放的课堂。
例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就可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①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②运用计数工具,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的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的、拨数、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及观察、操作、思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方法,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许多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数学。俗话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
二、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该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非指导性教育”理论的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师生情感交流为特征的理论还有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强调教育过程应最大限度地发扬学生生理和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综观以上理论,都认为: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而且,和谐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综观以上理论,都认为: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而且,和谐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