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新课程给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变化: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作用,把学习过程真正地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落实教师或教材预设的过程,更加重视交往互动的建构与创生;更加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重视各种媒体在情境创设和辅助学习中的表达作用;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管理与激励的功能,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和即时评价。可以说,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心灵为之一振,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气象万千,现代教育技术又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美妙的色彩。但是,当下课铃声响过之后,经过冷静的反思之后,人们发现,有些“热闹”的课堂效果并不见得好,有些“作秀”的课堂效果不错,但在常态下难以实现。人们还认识到,新课程提倡的新理念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变成现实。所谓的传统课堂、传统教学行为并没有因为改革而失去生命力,甚至于出现更让人深思的现象,为数不少的教师在“公开”的场合中,讲的是“新课程”,在平常日子里,更钟情于“旧课程”;有时在讲新课程之余,还要用“旧课程”补一补。于是,有人主张这种“两层皮”现象应该结束,教学要回归常态,课堂应该返朴归真。
心得体会:实现有效课堂,就要解决教学行为的无效、甚至于负效的问题。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牵引过度和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形式主义“花架子”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恰当的理论分析和个案行为描述,为遇到相似情境的其他同行提供启示和借鉴,进而提高各自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的教学资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