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
9月理论学习
发布日期:2013-12-17   点击次数:    作者:冯菲菲  来源:

预设生动活泼而又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下,传统的数学教材也作了相应的改变,由“例题+习题”模式转变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模式。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数学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情境导入,是一堂好课妙趣横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的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在一年级“左右”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四个人分为一组,然后让他们伸出右手握握手,用右手摸右耳,用右手摸左耳,用左手摸右耳,用左手摸左耳。在每个孩子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而且把数学知识“左右”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把它学会,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再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李老师找了三根木条,想钉成一个三角架,请同学们想一想,李老师找的三根木条能不能钉成一个三角架?你们能帮一下李老师吗?学生一听说老师找人帮忙,兴趣一下子来了,积极踊跃,有的说能,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学生说试一试。于是,我让学生人人动手体验,让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4种长度的小棒3根,分小组用这些小棒摆成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边摆边讨论,学生有了不同的发现:

生1:我发现如果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肯定不能拼成三角形,因为首尾不能连接在一起。

生 2:我发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不行。

生3:我觉得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在这个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激励了每个学生“做数学”的热情。每一个孩子的活动都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经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我再让孩子们将摆的方法到展台给全体同学进行展示说明,使学生一目了然,非常容易地掌握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后,我又运用课件来演示,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加深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的理解,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