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小结(钱春霞) 12-01
教学设计(钱春霞) 12-01
学期总结会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学期研究总结(臧斌)… 12-18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建构清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案例
2013年11月教案(冯菲菲)
发布日期:2013-12-17   点击次数:    作者:冯菲菲  来源: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首尾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当首尾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认识一一间隔
1、利用彩球串,初步认识“--间隔排列”。(教师准备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里面装着一串黄蓝一一间隔排列的乒乓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是什么呢?(拿出礼品盒)你们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生:猜测)
    师: (拉出1个黄球)什么东西?什么颜色?再看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师小结: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球,(手指着球)而且是一个黄球一个蓝球、一个黄球一个蓝球依次排列着,排成一排,(板书:排成一排)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我们称它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2、在主题图1中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在这个画面当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小兔乐园里哪两种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物体名称)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组夹子和手帕,开头是夹子,结尾是夹子,第二组的开头呢?其它组呢?
生:也是这样的。
师:像夹子、小兔这样两端都有的物体称为“两端物体”,象手帕、蘑菇等这样的物体称“中间物体”。
二、创设情境,寻找规律
师:看到这么多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你想不想了解它们在数量上有什么联系呢?
1、感知规律——观察主题图找数量,在找数量的同时,初步对比两种物体的数量。
师:请你们数一数每组中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各是多少?
师:找一找,每行两种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板书:找规律)仔细观察,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交流,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排成1排,首尾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板书:首尾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一起读2遍。
2、师:反过来说,首尾相同时,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的数量少1
3、师:如果用圈一圈的方法,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一起来看看。
三、动手操作,感受规律
1、谈话:像上面兔子乐园中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
每人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一数小棒和圆片的个数。
多媒体出示:

小棒的根数
圆的个数
 
 
 
 
 
 
 
 
2、学生自主操作
3、交流小结:
    师填写实验记录单,问:观察一下小棒根数与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汇报后提问:这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4、师:请你比一比两种物体的个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我拿掉一个三角形,两种物体的个数怎样?
生:首尾物体不相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板书:首尾物体不相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齐读2遍。
5、现在我把这些图形围成了一圈(板书:围成一圈),每组中两种物体的个数?这样呢?看不出了吧,现在把它剪开,拉直,这时?看到他们的首尾不相同,这就把他转化成首尾物体不相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板书:转化)
四、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1、谈话:其实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同学们你还能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事情吗?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学生说一说,如五个手指有4个空档,4排课桌有3条空档……
2、欣赏一组照片(多媒体出示),找一找其中蕴含的规律:栏杆;长廊………
师:大家一起来瞧一瞧。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出示)
1)师:兔子乐园里有一条马路,路的一边共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多媒体出示)
1)第1问: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学生先画一画(折一折),独立思考后汇报答案,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投影演示)让学生弄清楚木头锯成的段数相当于排在两端的物体,锯的次数相当于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根据规律,锯的次数应该比锯成的段数少1 
2)第2问: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在小兔乐园里有一个圆形的池塘,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了一棵桃树。一共要栽(   )棵桃树。
   174   275   376
六、课中总结
这节课,我们探索到了什么规律?能说一说吗?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排成一排  首尾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
两种物体
一一间隔排列
首尾物体不相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围成一圈    转化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课始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串彩球引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又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喜欢的兔子乐园的画面导入新课,在有趣的情景中分别观察、分析手帕块数和所用夹子个数、小白兔只数和蘑菇个数、篱笆的块数和所用木桩的根数等之间的关系,发现首尾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的规律。后来让学生操作学具,数一数小棒的根数和圆的个数,交流、比较各人所数的相应事物数量,进一步讨论个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这些关系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这两题抽象的一面。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升的过程,这时他们对规律的认识已具有普遍意义。再次利用比较三角形和圆两种物体的个数中发现两种物体排成一排和围成一圈时,首尾物体不相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这一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体验数学规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中我依次呈现出一些蕴涵同样规律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在排成一排的间隔现象与圈成一圈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规律的发展变化,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