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探究中提升课堂效率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可以能力的方式。探究性学习以育人为本,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主创造为宗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以指向个体为主要特征的目标群,可以是每个学生超越自我,超越昨天,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这正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关键所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创设学生参与学习时机,提升教学效率呢?
1.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就是唤醒”。教育可以唤醒学生的思想、灵魂以至于行为。而要唤醒学生,教师首先要自醒、自悟。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途径就是多学习。教师除基本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厚实的业务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不仅要有一种平稳的心态,还要有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古人云:“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开卷有益”是很有道理的。读书是教师获取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第一选择,也是自我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当我们在工作中的自由度不断增加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体味到其中的乐趣。
2.精备细备,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备好课、上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要使学生在短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并让学生学得充实快乐,这实际上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这就意味着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现在孩子的作业负担是比较重的,繁重的作业负担常常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上课效率低下。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上时经常会压缩孩子的学习时间,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来实践,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点时间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辅导。课堂补差既可以减轻教师课后辅导学生的负担,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放松,从心理上对老师表示感激,进而喜欢上你的课。孩子的这种喜爱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学生的思维火花就是从这里摩擦出来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并借助课堂,层层设疑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3.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载体,没有教学内容就无所谓教学,教师之所以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如果不管什么教学内容教师都千篇一律地说教,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枯燥、厌烦。如果教师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心情,使学生喜欢数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根据表现,适当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能够动脑筋把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才能都挖掘出来,如果教师的巧妙话语能够激励学生开展创造才能的竞赛,学校里就不会有平庸之辈,这也就意味着生活中不会有不幸的人。”
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只要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努力进取,日积月累,身体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学习心得:教师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单靠课堂上的空洞说教是很难奏效的。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目标。教室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按照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教学因素,让学生通过亲身主动参与,自助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