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语言观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思考
金仁华
全语言教学理论是国际儿童语言教学中流行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话言的学习是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是儿童主动参与和建构的过程,内此儿童语言的学习应完全与其生活融为一体,强调让儿童在自然情景中有意义地使用语言,使听、说、读、写融为一。
按照该理论,生活情景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英语话题和所需的语言材料也要丰富多彩。但是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何整合教材是每位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把教材当成了教条,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补改,就能使基础和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能否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体现。然而教材整合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精心设计,才能提高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拿我所教苏教译林版英语来说,教材本身紧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口语交际功能层层递进,用孩子十分熟悉的话题,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如果仅使用这一种教材,孩子的词汇量,信息量和语言丰富性就大受限制,不能满足大多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所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势在必行。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整合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资源的整合的目的: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效果。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对所补充的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科学的取舍。我曾经上过New Parade English教材当中的一堂题为“Animal Homes”的公开课。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我首先有选择性地搜集了其他几种教材中的相近课题的资源。比如词汇、句型、歌曲,童谣,游戏,表演等等。那么如何让这些教材资源为我的英语课堂服务呢?当然,我必须以“Animal Homes”这一课题为主线,把教科书以及其他的教材资源融合在一起。我选择了一首名为“Angels Watching Over Me”的歌曲作为开篇;然后是词汇的学习,在学单词的过程中加入了童谣,来深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之后是句型,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其他教材中的部分句型,插入了一个“Paper,Scissor,Stone”的游戏来做句型的转换,巩固句型;之后组织了一个猜谜语的游戏;然后又戴上动物的面具进行表演,最后复习了当堂课所学知识,以“Angels Watching Over Me”这首歌结尾,提出保护动物,爱护地球,争做小天使的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做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整合的工作,使得这些教学资源很好地服务了我的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还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基于此,我立足于课文内容,设计出了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1、听听、说说、做做。例如,在教完1-10的数字后,我让孩子们拿出小棒,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en."则学生取小棒用英语数数,这样既玩了,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又如,在教学Body时,我让孩子们一起来做Touch游戏,即老师发指令,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老师说:"Touch your mouth. "学生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 mouth, this is my mouth."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2、演演、说说、唱唱。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更有爱表现的欲望,如在教学Animal时,让孩子们抓住每种小动物的特征,边读单词边做动作,边做动作边找相应的单词卡片,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动物园,学生们的表现力特别强,情绪高涨。在教学活动中,我还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教一些英语歌曲,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记忆,活跃气氛。
3、听听、说说、画画。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在学习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单词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摇扇子表示hot,打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头戴纱巾或树枝摇摆表示windy,戴墨镜表示sunny,打雨伞、摇扇子表示hot and rainy……。由此,我认为趣味活动已成为小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英语的动力,这些趣味活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凡事皆有度,趣味活动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时机和深度,那么有时反而会使教学步入误区。例如,我遇见一个学生,听说他刚开始学英语,就问他:"小猫用英语怎么说?"他回答:"小花猫,喵喵喵,cat cat是小猫。"我又问他:"苹果怎么说?"他说:"苹果是apple,apple,apple是苹果。"对他而言,小猫、苹果的英语单词和汉语是一个整体,每次他都必须经过儿歌这段思维才能想起英文单词。还有,老师常常爱把要学的英语句子编成歌曲教给孩子们唱,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可是有的时候单词的发音会因为单纯迎合歌曲的调子而被扭曲,由此导致学生发音不准,反而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方法,让孩子们既学到正确无误的语音、单词和句子,又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