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教师 PCK问题分析与思考 湟里中心小学 周微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舒尔曼于198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的知识。主要包含教师对一门学科教学目的总领性概念,对特定学科的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对学生理解某一课题的程度和产生误解的认识,以及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舒尔曼的教学理论的推理与行为的简单模型可概括为以下环节:理解、转化、教学、评价、反思和新的理解。笔者作一名为小学英语的新教师,从新教师的课堂任务出发,以舒尔曼的教学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教师任务的设计——理解和转化,任务的实施——教学,任务推进中教师的课堂表现——评价及应变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新教师的PCK。 (一)为教书而教书,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案例:一堂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6 Whose dress is it?一课为例,这位新教师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一开始就呈现8个服装图片,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学生把每幅图都用I can see a…描述一遍,再想到用教材中的一个句型:Look at …每幅图再用这个句型说一遍,接下来是介绍今天的知识点:如Is the shirt very beautiful?用中文解释beautiful,后面教学安排中因为本单元还有句型Whose ...is this?/Whose ...are they?于是该教师又whose加以介绍,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还增加使用答句句型It’s ...’s./They are ...’s.因为知识没有系统性,只是因为教材当中有这些句型,就要在这节课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根本无法达到通过这一堂课就把所有的内容掌握,更谈不上运用知识于日常生活当中。这是一堂典型的为教书而教书的课。 原因分析: 新教师在大学里主要学习的科目还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老三门”,而这些课程在内容上脱离目前教学的需要,也与基础教育改革有一定距离,许多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很多新教师很难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受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很大,他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教材上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就完成了任务。 理论指导: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教材?《中国大百科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这说明了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材料,英语教材是根据英语这门学科所编写的知识技能体系,是要求教师很好地处理这一材料。教学内容有别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动态的,与教学情境相联系。教学内容需要有效建构,科学开发,才能使课堂追求高效。 建议: 新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切实把握住教材,分析学生的方方面面。课上得要有深度,适度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备课中,注意理清思路,精妙设计,结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设计课堂。应做好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一定要突出重点。且要牢记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师教生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即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2、教师在把握教材实质的同时,又要跳出教材,要“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把静止的教材变成鲜活的知识,并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也可在教学进程申,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同时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刚才的课例处理建议:先对教材进行合理重组,把教学内容定位为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翘起大拇指),让学生领会,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场景,服装与人物要联系起来,新授单词应放入到句型当中,并形成对话,合理安排各类学生活动如pair work, group work等等,教师要通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或模拟实践的机会,突出“语用”。 (二)为传授知识,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案例:一堂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8 How are you?这是一位刚毕业的新教师,她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几句简单的日常交际Free talk之后,开始呈现新知,PPT上出现YangLing人物,屏幕上声音出来What’s the matter? 和答句I have a cold and a fever .然后全班齐读,人物再换成Miss Li,问How are you? YangLing回答 I’m fine,thank you.然后放到Chant当中,学生再跟读.甚至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总结How are you? 一共有三个答句Fine, thank you.Not bad, thank you. Not so good.最后,全班学生打开书跟录音朗读,完成教学任务。 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在这一新形势下,年轻的一代接受的更加快一些,于是乎有的新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对其他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屏幕替代小黑板与挂图,还以用了计算机而颇为得意。老师演示相关课件,学生看着屏幕跟读。必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时间被挤压,课堂成了简单的学生与多媒体的互动。不仅学生成不了课堂主体,老师都快成了设备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围着多媒体课件团团转而无暇他顾。 理论指导: 大背景下,教学观念的转变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更为小学英语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利用其强大的交互特性和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的综合处理能力,创造了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忽视了英语课的“交际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精心的设计,采取适合的方式,制作出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 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再举一个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例:一堂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8At Christmas教师没有从头至尾运用多媒体手段,而是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在开始教学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呈现一棵Christmas tree,在这棵圣诞树上有很多礼物,这些礼物正好是今天所要讲授的单词,该教师没有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第一个物品stocking点击出来后,呈现First。然后马上与生活实际联系,教师脚上穿的的stocking,学生的stocking,遵循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学生在运用中学会一个个的单词,同时在必要时在多媒体当中使用比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最后利用多媒体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老师还设计出带有娱乐性的练习,轻松巩固了已学习知识,老师也通过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知识的巩固更为扎实,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 新教师往往因为时间或者活动的限制,对学生的反应不加关注,对突发情况也不善于处理,而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言语、行为等途径进行积极评价或者化解。师生互动时,教师要学会倾听,表达尊重,更要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的评价,并在评价中进行引导,启发更多学生敢于、善于去表达。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的,它的基础是教师真正关心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教师在课堂中一种良好的评价习惯的反映。 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未来。笔者和其他青年教师一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 【参考文献】 a《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b《中小学外语教学》 c《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