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理论学习(刘娟萍)
发布时间:2021-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娟萍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

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小古文即篇幅较短小的文

言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

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历史

中通用的语言文字,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社

会制度、文化特征、宗教礼俗、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都包蕴

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了解古代文化,就有必要学习

文言文,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所以,小古文教学就是让学

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习一定的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获

得语言的发展,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进一

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思想感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

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

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

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

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

每个词的读音,例:

《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

衰。

”现在“衰’

’读“

shuai

”,但古读应该是“

cui

,古读音更能押

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

在小学阶段,小古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对此,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朗读为先,激发兴趣

古文不同于现代文,在朗读上难于现代文,如果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小古文好听,好读,好学,那么畏难情绪会大大降低,我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而来。所以读是开启小古文学习大门的钥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读。首先是学生自读,教师随机指导字音和范读后,学生练读,达到通读的目的,然后品读重点句子,感悟文章内容,学生再次进行朗读,让学生读出节奏,读透文意,最后再配以音乐,进行美读。依照通读、细读、美读的顺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了小古文精炼、韵味、悠长的魅力,抓住小古文的根本。

  二、方法指导,适当提升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古文中的部分字义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做适当的提升。所以在小古文的教学中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可少。如文言文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         学生只有了解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点,才会主动亲近小古文,拓宽阅读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