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小学古文学习的落脚点不应只是放在教懂、学懂这几篇小短文上,而是通过“激趣、玩读和运用,扣开学生古文学习的心趣之门”,用最好玩、最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让小学获得最纯正,也最受用的文言启蒙。
心得体会:
小古文,对初学的孩子而言是新生事物,难免会生疏、排斥,为此拉近学生与古文的心理距离是很重要的。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且小学阶段学生可读的、爱读的小古文大多讲诉着一个个经典的、有趣的小故事,为了最简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尝试着把一篇篇小古文创编成一个个现代版的小故事,采用白话先行的方式,亲近古文,从而揭开古文神秘的面纱。
台湾薛仁明曾说:“白话文中的‘文’,出自文言。但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今天很多经典也被翻译成白话,如《狐狸和葡萄》、《曹冲称象》、《晏子使楚》等。以人教版《晏子使楚》和文言版《晏子使楚》为例: ①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 ②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前一句话用了两组关联词,“这是…不是…”“只有…才…”,拖泥带水,唠唠叨叨,不像个使节在讲话,到像个迂腐的老学究。后一句寥寥18个字,字字有力,句句铿锵,极简洁,极质朴,极庄严。晏子那不怒自威,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已然呈现眼前。 这就是小古文语言的魅力:质朴之中充满力量,简洁却不失温文而雅。当文言译成白话后,却很难还原文言本身那高贵的气质,优雅的风貌。可见设计巧妙的文白对读形式,不禁能使学生感受到小古文语言的魅力,自然也能勾起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期待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