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古文是学习文言文入门的启蒙阶段,笔者认为对于中年段的小古文教学侧重点不应是深入了解小古文的内容,而是通过激发兴趣与快乐诵读,让他们明白学习小古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进而为学习更高程度的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悦读,打开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诵读之门
“新课标”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如此,小古文也是如此,它们都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特别适合学生诵读。在教学实践中,中年段学生诵读经典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下去的欲望,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小古文的趣味。
1.关注难点,趣味引读
小古文中有些字词的古今意思相差太大,中年段的学生会难以理解,有可能会造成学习的困扰。例如,《日月星》中的“日”就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如果在字义理解上理解错误,就会成为学生朗读的障碍。为了不影响诵读效果,笔者运用了趣味引读的方法,在关键时刻、在学生朗读的时候,给学生铺好垫脚石,让学生轻松地化解困难。其实,这样的师生引读在很多小古文的学习上都是很有见效的,这会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切实体会到“学习小古文,一点也不难。”
在教学《雨》的时候,笔者采用引读的方式故意拖长音,进而诵读《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学生们一听一悟,再读便琅琅上口,真的非常有趣味。
2.变换形式,多样玩读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教学上,无论什么科目,什么课程,时间一长,再好玩的玩读方法,学生也都会厌倦,为了使学生在古文朗读中保持兴趣度、保持新鲜感,那就必须要讲究方法的多样性,如,教学《猫捉鱼》时可采用“情景演读,教学《狐狸和葡萄》的时候可采用文白對读教学,而在教学《陋室铭》的时候则可采用“影视配音读”的方法。有些语言形式比较规整的小古文还可以用“趣味接龙”玩着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当然,根据小古文的不同特点,它的朗读方式也不相同,所谓的好方法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得轻松点儿、有趣点儿、好玩点儿,在玩读中品味小古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精炼美。
3.营造氛围,熟读成诵
①课前诵读,酝酿气氛。语文课前5分钟,利用这个时间可以学习新的小古文篇章,也可以温习旧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诵读。
②师生共读,乐也融融。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一首小古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寻找学生阅读中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小古文的高度兴趣,体会到诵读小古文的快乐。
③重在诵读,不求理解。中年段学生的小古文诵读重在“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直至成诵。”即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应作过多地讲解,当然,对于兴趣浓厚的部分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关于内容中涉及的人物典故、历史事件可以进行简介,也可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但要一定要提出“不求甚解,但求熟读”的口号,鼓励学生阅读小古文,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把这愉悦的情感转化为更持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