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花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乡村》翻译成现代文。
3、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感受乡村的美好,尝试合作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上课开始,播放了一段视频:旧式的学堂里,几个身着古代服饰的学童正在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引入课题
二、初识小古文,启蒙感悟
1、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小古文叫《芦花》。
2、师(范读):“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你们喜欢吗?喜欢就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朗读)
3、师:当然可以,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4、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的形式。)
5、师:读了这么长时间,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小古文读起来很有节奏,朗朗上口。
生:我发现小古文每句话都很短,有好多都只有四个字。
6、小结:我告诉他们文言文用词准确、精妙,句子短小,所以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
三、品词析句,体会美妙
1、师:再读这篇小古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1:我看到了一大片芦苇。
2、师:芦苇长在哪儿?
预设 生1:芦苇长在水边。
3、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 生1:“水滨”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水边。
4、师:“水边”可称“水滨”,那么“湖边”呢?“江边”呢?
预设:湖滨、江滨、海滨
5、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2:我看到了一大片白色的芦花开了。
生3:一阵风吹来,白色的花漫天飞舞,就好像白雪一样。
6、师:真美啊!真是一幅美丽的——你们能给这幅图取个名字?
预设 生4:我给它取名《秋之韵》,因为文中告诉了我们“秋日开花”。
7、师:谁来把这幅《秋之韵》描绘得具体一些?
预设 生5:湖边长满了密密层层的芦苇。秋天到了,芦苇开满了白色的花,一阵西风吹来,白色的花在风中飘舞着,好像下起鹅毛大雪。
8、师:瞧,这篇小小的文言文,用短短的句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秋之韵》。这就是文言文用词的精妙啊!
9、师:短短的句子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描写。你认为该怎样读?
预设 生6:“秋日开花,一片白色”是静态的,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儿;“西风吹来、花飞如雪”是动态的,要读得重一点,悠长一点。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合作交流,妙笔生花
1、引导学生:“这篇短文写的是芦花,你们想写其他的花吗?”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篇小古文。
2、作品交流:
五、情感升华
我采用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边欣赏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