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学期研究小结(赵文娟)
发布时间:2022-06-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文娟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 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让学生理解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而用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