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22-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兰芳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古诗文,文质兼美,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古诗文的权重系数在小学课本中越来越大。尤其是结合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进展,实施“亲近古诗文”工程,越来越多地使学生得到接触古诗文的机会。要阅读古诗文,学习古诗文,作为小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学生极其家长中,“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却不绝于耳。客观地说,小学生阅读古诗文的确不容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也觉得棘手。为此,我近年来一直在探究提高古诗文阅读效率的方法。我感到,提高古诗文阅读效率的方法倒有不少,而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却是“亲近古诗文”的最大障碍。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呢?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效果可观。

一、导语激趣  入情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每辅导学生阅读一篇新的古诗文,我都要精心设计一段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可能吸引学生,引其入胜。如辅导小学生阅读唐贯休 《三峡闻猿》,先引导学生背诵李白《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同时辅之以幻灯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好的导语设计,可使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学生的心理,使其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可导之以启迪,催之以奋进。

二、诵读激趣  悟文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古文,首先要从诵读入手,诵读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合作读、分角色读、轮读、接读、欣赏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初步感知诗文内容。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鼓励,使之增强自信心,激发探求欲望。如辅导学生读《江南》(汉乐府)一文,先由教师范读,读准字音、节奏,然后通过学生自读、同桌对读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文内容,进而提示简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读起来自然有兴趣,效果不言而喻。

《课标》要求,小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为重要。诵读是进入诗文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朗读愿望;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多样的诵读,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诗词的意境中,感悟诗词的韵味。如引导学生读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学生在熟读成诵过程中,会很快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图,展现出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意境,结合诗句的诵读,会感悟出友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从而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