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研究小结(李春香)
发布时间:2022-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春香

                                                                12月研究小结(李春香)

学习小古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在小学阶段,小古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古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所以读是学习小古文的一把金钥匙。读是悟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小古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直到读出古文的味道。其读的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流程: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读出韵味,学生可以摇头晃脑、拉着腔调、大声有感情地诵读。这不仅是语言积累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

方法指导,适当提升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是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串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借助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扩词组词等方法理解小古文内容。

读写相辅,提高能力

古文言近旨远、简约凝练,许多细枝末节并未在文中一一说明,不过虽未提及也颇可玩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可从文章留白处着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现在的语言丰富原来的情节,进行故事新编,内容续写。

教学中可创设不同的情境,挖掘教材空白之处,补白续白,强化语用训练。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可设计想象画面,写一写这个故事。(1)样子写详细:树上的李子怎么样?(2)对话写具体:小孩怎么问?王戎怎么答?(3)理由写清楚: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教学《书戴嵩画牛》一文时,在教授“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一句时。补充“问”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那——看病当问?捕鱼当问?教书当问?用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借文表演,彰显趣味

小古文中人物形象很鲜明,很适合学生进行模仿和表演。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中的人物,讨论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试着说一说、演一演,激发兴趣,领会主旨。引导学生借助补白和想象来理解古文的内容,如果仅停留在语言文字表面,学生便索然无味,更无从谈及深度学习。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小古文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把它们改编成生动有趣的剧本,演一演,评一评,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小古文的精妙之处。

以文带文,拓展延伸

在小古文教学的基础上以文带文,开展群文阅读,扩大小古文阅读面,能够使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更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学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习得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对课内小古文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和类比迁移,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进而做到举一反三。

开展小古文有效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或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或设置悬念、促人探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从而提高小古文教学的实效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