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理论学习(陈惠芬)
发布时间:2024-06-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惠芬

”在古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古文,势必有一种陌生感,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古文教学中要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适当安排一些“玩”的节目,便能触动他们思维的“兴奋点”,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课堂教学也一定会生动活泼。

画一画。 在古文教学中,如能结合所讲内容让学生练习画上几笔,无疑给学生服了“兴奋剂”,融合了美术的古文课会使他们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变得更主动,更认真,更深刻,在画图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理解能力以及绘画能力会得到同步发展。如在教学《学奕》时,我先让同学们想像两个人学下围棋的画面,然后让他们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怎样才能画出一人专心致志下围棋的情景,一人一心二用,左顾右盼的情景。通过练画,虽然学生画得是五花八门,形态不一,但通过交流,他们在绘画中懂得认真专注和左顾右盼两种不同的学习神情,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兴趣盎然,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演一演。 根据古文的情节、人物,如何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编导,再把它表演出来,这也是学生非常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样,在表演进程中既能使学生学会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又懂得如何将人物的感情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如在教学《矛与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了道具,用纸糊成的盾,棒做成的矛。学生表演时,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懂得了说话做事自相矛盾的道理。

辩一辩。 辩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增长学生的才智,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对某一词语含义不同的理解,对某一人物的争论,对某一故事情节的不同看法等,都是可以引起学生辩论的“论点”。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让学生课前充分收集资料,围绕“两小儿谁对?”、“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等问题展开辩论。先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推出代表在全班进行辩论,这样不但充分给了自己自由表达的空间,而且小组的交流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协同攻关的能力。

改一改。 学生在理解了古文的内容,体会情感后,为进一步深化,可设计让学生动笔,根据意思想像必要的因素和故事情节,把古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如在教学《学奕》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两人在学下棋时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当时的各种环境等,再根据课文揭示的道理练习写作。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古文就不会停留于理解内容和把握思想的层面上了,而是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写作能力,有效延伸了课堂,创新了课堂,达到了“以内导外,以外促内”的良好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