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三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彩霞

理论学习三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难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二个困难。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意思相差甚远,教师当强调并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文言文里的“文言”让人觉得艰涩难懂,如果一味地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可能就是手忙脚乱、囫囵吞枣地将其记下,感觉极其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的能力,甚至会从根本上抹掉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起到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学中,我们不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味道,这时,我们应该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自读自悟。 如《学奕》中一句“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有的学生按照注释这样理解“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弈秋是全国有名的围棋高手”、“弈秋是全国大名鼎鼎的围棋大师”。对于这些说法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注释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