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古文大意。
2、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背诵《荷》
2、复习小古文的学习步骤
一初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质疑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三理解 明确词语、句子的意思,了解篇章大意
四背诵 熟读成诵
五拓展
3、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小朋友们,先给你们猜个谜“菊花:瓣儿弯弯像卷发, 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中秋时节到万家。——猜一植物”《菊》
(1)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你从哪猜出是菊花的?
(2)说说你眼中的菊花,可以用上自己熟悉的词语来描述菊花的外形与颜色
4、揭题:菊花这么美,难怪古人也非常喜欢,还为它写下了诗词和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中的一篇——《菊》,板题,齐读。
二.学习
1、出示小古文:这篇小古文是怎样描写菊花的呢?听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
(1)范读。
(2)数数几句话。 4句
(3)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试着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4)分句指导读正确读流畅。
领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领读第四句。
(3)齐读。
2、精读古文: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我们与古文的距离近了,读着读着,古文的意思也越来越明白了。请你们再仔细读读全文,想一想,古文中的四句话分别写了菊花的哪些方面?
板书:香味、形状、颜色、品性。
3、质疑理解:概括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细细读文,品品菊花。通过上面的诵读,说说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吗?
重点指导理解词语:“溢、或、赭、惟”的意思。
句子:“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4、熟读成诵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小古文,用自己的朗读让读者感受到菊花的“清香四溢、姿态万千、五彩缤纷及不畏严寒的品质”。
(2)指名读,师生互评。
(3)经典的古文不仅可以读出感情,还能读出韵律呢?想试试吗?
举起双手,和同桌一起拍手诵读。先自己试试。
(4)全班齐拍手诵读。
三、拓展,古今对比
1、师:一年级时,我们学了《看菊花》,你能从《看菊花》中找出两句和这句古文意思一样的句子吗?
(1)出示:
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欢它。”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2)交流: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师总结:大家真聪明,对照学过的文章理解古文,也是我们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2、菊花不仅美而香,而且一点儿也不怕冷。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它。
让我们用朗读来夸夸它。谁愿意来试试?真是一株不怕冷的菊花,真勇敢!真是一朵傲然霜雪的菊花,真坚强。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菊花的品性。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不怕冷的菊花情有独钟。就像陈毅元帅,也写了一首诗歌《秋菊》,跟老师来读一读。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四.作业:
这节课,我们品读了菊花,爱上了菊花。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菊花,可以像平时写话那样写,也可以仿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