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古诗词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例如在教两首春天的诗——《春晓》和《村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描述诗意,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后,再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勃勃生机时,启发学生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 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亦无妨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还有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等,除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需深入探究外,一般学生不求甚解亦无妨。
3、 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处寻”,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充满灵秀!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