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理论学习(刘娟萍)
发布时间:2024-04-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娟萍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让学生理解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而用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