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笔记(刘娟萍)
发布时间:2024-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娟萍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让学生理解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而用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