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
申请人 李 红 燕
所在单位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申请日期 2011年3月1日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科
|
工作单位
|
职务
|
李红燕
|
女
|
34
|
小学高级
|
英语
|
湟里中心小学
|
组长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姓名
|
职称
|
学科
|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
|||
李 菁
蒋文丽
王小利
吴如月
徐 璟
张 超
甘 丹
蒋永仙
郭如洁
|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小学一级
小学一级
小学一级
小学一级
|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
副组长 负责课题策划
副组长 负责资料的积累、整理
负责三年级话题教学及资料的积累、整理
负责四年级话题教学及资料的积累、整理
负责五年级话题教学及资料的积累、整理
负责六年级话题教学及资料的积累、整理
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
||||
二、课题设计
|
|||||||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
|||||||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本人抓住这一特点,联系本校学生实际,结合前人研究情况,进一步探索英语教学生活化,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素材,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化,让学生的日常生活英语化,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
|||||||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
|||||||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必将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必将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效率。因而,易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
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倡学生参加、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让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们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过程。
|
|||||||
(三)研究目标
|
|||||||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2、通过研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
|||||||
(四)研究内容
|
|||||||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建构生活化的英语课堂。
1、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呈现生活化的学习内容。
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整合生活资源,寻找到教材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1)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2)扩展教学活动步骤。
(3)调整教学顺序。
2、以情景为铺垫,寻找预设与生成的生长点。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5)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二)向课前课后延伸,使英语学习融于学生课余生活。
1、课前师生开发课程生活资源。
(1)学生英语周记。
(2)快乐英语角活动。
(3)家庭英语亲子活动。
2、课后学生积累课程生活资源。
3、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交际场所,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交际运用范围。
(三)用评价激励作导向,浓郁教学生活化的氛围。
1、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美好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2、采用富于趣味性的评价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五)研究方法
|
|||||||
1、资料收集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生活化教学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 组织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教学评比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 3、信息反馈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总结评论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
|||||||
(六)研究计划
|
|||||||
1、申请课题,拟订课题计划阶段( 2011 年2月—2011年7月)
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方案制定后,请其他英语老师帮助分析研究,最终完善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阶段( 2011年9月—2012 年1月)
挖掘教材内容,研究以往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从中吸取教训,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并促使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最终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以着力于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研究和培养。
3、课题总结阶段(2012 年2月—2012 年7月 )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
|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
|
1、小学英语生活化案例集
2、研究报告
3、优秀英语课堂实录及课件、光盘、录像带。
4、教师研究论文汇编,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资料汇编。
|
|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
|
1、研究资料:学校图书馆是省优秀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0万册,还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近5万余册。学校共有100多个互联网端口,建立了资源中心,全校40个班级已全部实现了“班班通”。
2、学校对于课题研究有相应的经费资助,所有课题组的活动经费由学校划拨,对于课题研究的成果将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
3、学校是省实验小学,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级优秀教科研基地。
4、学校将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提供充足的研究时间保障。
5、学校的研究条件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
|
三、评审意见
|
|
所在单位意见
|
区教育局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
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