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学期总结 06-23
六月份研究小结 06-23
五月份研究小结 06-23
研究小结 12-19
课题组英语教师绘本创… 12-18
个人研究总结(徐丹)… 12-18
获奖课题研究案例(蒋… 12-17
课题研究论文(蒋文丽… 12-17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理论学习
运用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探究
发布日期:2011-06-02   点击次数:    作者:甘丹  来源:

  内容摘要: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教学理念,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英语,我们一直在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从善于挖掘教材,有机渗透异国文化;活用教材,学以致用;优化教学环境;扩充信息容量;使英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生活再现英语等方面来探索生活化英语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化  真实环境  课外作业  
                     
                  英语教学是当今教学的热门话题,而我们中国人学习外语最大的不利条件是语言环境欠缺。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让英语的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英语的学习自然多样地走到学生心中。  
                  生活化英语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等理念的具体化,它适应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的心理特征。那么该如何使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呢?  
                  一、善于挖掘教材,有机渗透异国文化  
                  小学英语的话题涉及名字、年龄、家庭、日期、时间、天气、颜色、节日等多方面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  
                  1.教材的生活化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如“My
                  name is...”, “I’m from China”, “I am eleven”, “I am quiet”, “I
                  have long black hair and black eyes”, “I like singing ”等。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policeman”, “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eacher”, “This is me”等。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认识 许多 老师。校园的许多设施:fountain,
                  slide, playground, computer room, library,  language lab,
                  multimedia room等等,都是学生很想学到的语言。当然,可以结合他们的学校生活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比如“Miss
                  Ye is our English teacher”,“I can run”,“It’s time to go
                  home.”等。  
                  2.渗透异国文化  
                  作为教师,若能进一步挖掘教材,从教材主体入手向学生渗透异国文化(诸如异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将使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感有增无减,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教谈论天气一句: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时,我让学生了解,在英美国家,见面寒暄语句通常是谈论天气,而不是我们国家说的:“你吃过了吗?”学生听后饶有趣味,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这一交际用语。又如在教:How
                  old are you? 
                  这一句型时,我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年龄属于个人隐私,不可轻易发问,对女士更为忌讳。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有一次在教“厕所在哪里?”这一句型时,我有意提到
                  Where is John?相当于 Where is the toilet?
                  学生在捧腹大笑中知道了外国人的语言习惯,也体会到活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跨文化意识。  
                  二、活用教材,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找准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把英语当成一种活的、真实的、可交际的语言来学。  
                  1.善于模拟真实情景  
                  真实的语境是快乐学习的根本。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尽可能多地创设情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其置身于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加强语言的训练。而且让学生在“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等多种形式中模拟真实的情景,调动多种感官,能寓教于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欲望。  
                  如在学习Christmas Day这课时,教师可在圣诞节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布置好Christmas tree ,
                  Christmas gifts , Christmas food , Father Christmas
                  等,并渗透有关圣诞节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Merry
                  Christmas”,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  
                  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在渗透教学Mother’s Day /
                  Teacher’s Day / Women’s Day / Children’s Day / Christmas
                  Day…要适时,并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又如教生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杨柳依依、知了高叫、稻穗弯腰、雪花飘落等镜头。这样一来,学生就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掌握了新单词。  
                  2.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如在四年级上学期Unit
                  6 有关职业单词时,我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baseball
                  player做棒球运动员动作,学farmer做农民种地动作,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并让学生进行问答:“Is he /
                  she a driver / farmer / doctor / …?”再如学习三年级下学期Unit 4第一课时“Do
                  you like peaches / oranges /
                  …?”等句型时,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水果头饰,创设了一幅“活生生”的果园图,让学生分别扮演Miss  Li和Yang 
                  Ling摘果子,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Miss  Li和Yang 
                  Ling,争着表演这一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3.合理利用真实情景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最真实、直接的信息,教师可适当把握时机,合理地加以利用。如在教Is everyone here
                  today? Where is he? 这课时,我发现班上真有一位学生缺席,就自然引出句型Is everyone here
                  today? 学生自然回答: No. 紧接着可教授Where is he?
                  其他同学可能会回答他在家里,也许生病了,也有可 能在 老师的办公室里。没有烦琐的讲解,凭借真实情景,教材内容的引入水到渠成,学生也易于接受。又如在教Welcome
                  back to school.
                  一句时,句子长,单词难度教大,理解起来比较费事。我就利用这是开学来第一课的好时机,边说边用手势,学生化难为简,一下子就理解了,教师也就不用多费口舌。  
                  三、优化教学环境, 使其真实可感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所以,教师在教学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mile、cry、happy、sad、sun、moon、run、jump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环境,使之形象化,真实化,能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点,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的情感,迅速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手段由于具有浓厚的审美与情感色彩,因此能将教学信息强烈而鲜明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灵激荡,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新教材入门的开始,悠扬动听的音乐伴随耐人寻味的学生朗诵,同时放映幻灯片,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结合起来,在老师的启迪下思索,比如在教学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is long”,“What is
                  short”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对于一些难进教室的教具,比如有关Our
                  school的教具,我们除了运用图片、课件等方式展示外,还可以课前让学生自制有关的学具,让学生运用塑料泡沫、纸箱等材料设计一座大楼,包括art
                  room、computer room、TV room、music
                  room等,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如用简笔画辅助英语教学,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它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形象化的课堂板书形式,把教师讲解的抽象知识,尤其是教学中重点和疑难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事物的概念、辨析词义的异同、进行句型操练以及语音的学习,起到化难为易,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在教story
                  时,先画出tree ,再画出 drum ,最后画出rooster ,边画边跟学生对话,唱顺口溜:公鸡rooster ,站在
                  tree 底下,正在打drum
                  。这样的看图说话,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又快又牢。  
                  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发现教室也是一块可挖掘的真实的教学素材。我在教学中就经常就地取材,利用“黑板、墙、帽子、盒子、旗帜等”
                  教会学生blackboard 、cap 、box 、 flag 和 What are these? How many
                  caps are  there on the wall? 等许多单词和句型。  
                  这样教学,形象可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心里特点,更有助于学生把课堂环境视为真实的生活环境,觉得英语就在身边,从而消除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养成一看事物就想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四、扩充信息容量,使思维得以拓展  
                  课堂上给学生加以适当的信息量是社会信息化的一大趋势。针对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征,教师善于吸收新信息,为课堂注入“活水”。如在教一些国家名称:China、
                  America 、England 、Japan
                  时,我适机扩充一些国家人文景观、地理方面的知识,例如“中国有长城、天安门;美国
                  有自由女神像;英国的大本钟;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地理方面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助于他们对于这些单词的记忆。又如在教young
                   一词时,我随机扩充(雅戈尔);在教nice 
                  一词时,我又让学生联想广告词中的“纳爱斯”。再如在教单词“dragon”时,我让学生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文中多褒义,但在英语文化中却表达邪恶的事物而且含贬义。因此在汉语中把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称为“四小龙”,其对应的英语却是“four
                  tigers”.这样教学新知识,易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体验成功感,又很容易进行知识迁移,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另外以作业为桥梁,也可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我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简单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做以下小结。  
                  1.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每节课前,我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Duty
                  report”。  
                  2.习得性的: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博士”。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3.操作性的:如布置学生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这一目的,他们书写标签、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们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WTO,CCTV,VCD,kg,E-mail,Windows,“Merry
                  Christmas”,“Made in China”,“You are
                  Welcome”等等。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4.探究性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如“What color is the rainbow”, “What
                  color is red and blue”, apple有哪几种颜色?
                  leaf颜色除了green还有哪些?高年级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hair、fish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April
                  Day”,“cowboy”的由来等。有时还可以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shrimp,探究squirrel、pigeon的生活习性等。  
                  5.创造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小组,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只要教师有心点拨,同学们互相合作,学生会表演出一个比一个更好的剧本。另外,还经常让学生编辑一些英语小报,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精心策划、各显神通,培养了创新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每次作业后,我都及时给予他们评价,哪怕是口头表扬或奖励“ 
                                                                                         ”。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要把任务设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即i+1(跳一跳能够够上的地方),才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认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五、英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生活再现英语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给我们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的布置  
                  (1)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等标牌双语化。如:Art Room, Language Room, Biologic Lab,
                  Music Room等等。  
                  (2)校园标语双语化。如:“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Keep the
                  reading-room quiet”, “No smoking ”, “Save
                  water”等,有的还可配上富有童趣的图画。  
                   
                  (3)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鼓励学生用英语写作,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  
                  (1)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地,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母亲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  
                  (2)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自制手抄报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此外,还可组织排练英语文艺节目,举办英语商业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3)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学会交际。如参观外事企业、采访外籍教师、参观英语俱乐部,品尝“肯德基”、“麦当劳”的食物。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开展与国外小朋友“手拉手”的派对活动。这些活动可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游戏化、情景化、活动化、生活化,让学生在“玩中学”、
                  “乐中学”
                  、“动中学”、“做中学”。使小学英语教学真正地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英语,在学中找到乐趣,在玩中学到知识,走向成功之路,小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实际、人的兴趣出发,以生活、活动为着眼处,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让学生敢于尝试,用于实践,达到生活既学习,学习既实践,实践既收获的终极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