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生活化的小学英语课堂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又一重大变革,课程改革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真学习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到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但是在把新课改中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小学英语课堂中去的时候,我仍然感到困难重重。于是,我研读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受益匪浅。
一、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活学活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改造生活。运用到英语教学上,就是通过学习英语提高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变化。陶行知认为“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儿童个体内在,而不是外界任意制定的。若为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就在英语学习和生活实际应用之间造起了一道高墙,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没有生活基础的学习从来是低效的,因为这是读死书、死读书。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更是强调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去学英语,通过电视、广播、磁带、光盘来读活书;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与外国人的积极交流,把课本所学及时恰当地应用到生活中去,要活读书;通过学习英语能够及时在各种媒体上获取英文信息,与外国人打交道,把书读活。考试并不是检验一个人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英语学习的全部目的。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致用,是指导和改变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师要少用考试这个紧箍咒,真正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二、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交流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而我国现行的英语教育是学的法子跟着教的法子,教的法子跟着考的法子。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几乎成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部,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听不懂,说不出来的现象很普遍,根子就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考试走,唯独没有跟着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走。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而不是跟着考试的步子走。否则教师会越教越觉得难教,学生越学越没有信心。原因不在于学生不用功,不是教师工作不卖力,而是因为英语教学方式存在着问题。
英语在我国是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交流,交流最主要的是口头交流。因此英语听说训练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英语学习最主要的目的。不能在学生还没学几句,既不会听,也不会说的时候就开始语法、知识点的学习、练习和考试。语言的最大功能是交流应用,没有交流的语言是死的东西,死的东西学生经常记不住,不少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背单词、抄单词,对语法知识生吞活剥,只是为了应付书面考试。教的法子跟着考的法子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法教学,导致英语教学过度语法化现象,其结果之一是使得中国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信心。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在开口说话前,先要想好用什么句型、选择哪个恰当的单词,他的表达会是什么样的呢?尽管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是最差的,但是对自己的英语是最没有自信的,见了外国人不敢说,怕听不懂,怕答不出来,怕出现语法错误。过度语法化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聋哑英语现象大面积出现。语言必须进入一个人的自动化状态才能随时灵活使用,哪能每说一句话都先语法分析一下呢,那我们还说得了话吗?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是交流,所以英语教育的方法论应该是学的法子跟着用的法子,教的法子跟着学的法子,考的法子跟着用的法子,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法和学法,唯有如此,我国长期低效的英语教学才可能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