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学期总结 06-23
六月份研究小结 06-23
五月份研究小结 06-23
研究小结 12-19
课题组英语教师绘本创… 12-18
个人研究总结(徐丹)… 12-18
获奖课题研究案例(蒋… 12-17
课题研究论文(蒋文丽… 12-17
  中期评估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7
发布日期:2012-01-05   点击次数:    作者:蒋永仙  来源: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从学习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念和思想:Edu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by life, Education for life, 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也特别倡导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

我们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不是为了用而学,而是为了学而学;学用分离,脱离生活,脱离语言交际的环境。英语教学如果仅仅满足于狭隘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一味地坐在教室里,抄写、记忆现成的答案,显然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学会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造潜能。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立足课堂教学,使课堂实现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其中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同与生活,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大约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事情去做,而且用英语做。学生必须沉浸在里面,而不是不时地喷淋一点水。他必须全身投入水中,感到自然,作为一个游泳者而左右逢源。课堂教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课堂教学引导的个人生活展开的过程。

(一)依托教材,寻找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重要要素,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吸收知识、发展能力的桥梁。由于英语是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儿童活动的区域相对会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较贫乏,这就要求教师寻找到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连接与拓展。。

1、扩展教学内容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如在PEP三年级课本中,有关于交通工具:bus, car,bike ,taxi, jeep,的学习,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用句子“I like……”来表达自己喜欢的一种交通工具来巩固单词,如果学生仅仅用书上的几种来回答,也许并不能体现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时,就可以及时的扩展教学内容,增加其他的几种,如:ship, plane, train,motorbike,就找到了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满足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

2、变序教学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知识更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和能力需求以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比如PEP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是学习衣服类的单词及课文,最好的方法是举学生身上穿的衣服为例,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交流,依照教学进度,这个单元的内容应该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上的。而所学习的新单词中,“jacket, sweater, jeans, pants ,socks.”这些服装就不能从学生身上找到,这样这几个单词就容易被学生忽视,而在此,就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将本单元的内容放在开学初期,春夏之交的时候,各种衣服都有可能在学生身上找到,能直观明了地让学生区分多种服装名称。如此进行生活资源的挖掘,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联系生活,寻找语言与生活的链接点

从生活经验中选取的教学内容,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因此而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寻找语言与生活的链接点,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语言与生活的链接方式:

1、“爱屋及乌”式——兴趣为先

兴趣是最重要的内驱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巧妙地建立起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英语。

如在教字母前,我收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  WC…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 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电脑英语:Windows, E-mail…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家庭中形象生动的实物如玩具、洋娃娃、水果、餐具、衣服、帽子等,这些实物素材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如闪亮的星星惹人喜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身临其境”式——体验为主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可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置于近乎“真实”的学习情景之中。在情景中感受、理解、巩固、运用语言。

如在学习How much is …?时,布置教室成为商场中的一角,让学生自主地挑选商品,询问价钱,用真正的“yuan”来购物。就在这样一种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活用语言。

又如在学习PEP Book 2 Unit 4第一课时“Do you like peaches / oranges / …?”等句型时,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水果头饰,创设了一幅“活生生”的果园图,让学生分别扮演Zoom和Zip摘果子作比赛。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Zoom和Zip,争着表演这一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3、“移花接木”式——巩固为终

当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困难时,教师应及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信息,再现真实的生活体验。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smart, kind, active,strict等形容词时,不用急于让学生记忆它们的意思。而完全可以通过周围的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包括老师和学生),把这些形容词和人物进行链接,形象地突出这些形容词的意义。并且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某某老师的形象,如principal(校长),大多数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待自己的校长,很少有人敢评价自己的校长,也不知道校长的事。在课堂上大声讨论自己的校长(kind, active, smart),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又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借助课外作业,使生活化得到扩展。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应树立大课堂教学观,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而非机械性的抄写,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英语真正运用于生活。

1、动眼:找一找

我们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WTO,CCTV,VCD,kg,E-mail,Windows,“Merry Christmas”,“You are Welcome”等等。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或者,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如“What color is the rainbow ?”,apple有哪几种颜色? What’s the mother like? 等;高年级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dragonfly探究ant、bee、的生活习性等。学生在“做”中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2、动口:录一录

如低段的英语教学要求主要是听说单词、对话。回家作业可设计:把每天学的课文单词(Let’s  learn)或对话(Let’s  talk),歌曲(Let’s  sings),故事(story  time )等分别录在空白磁带中,一星期上交一次。这种类型作业充满了新鲜感,学生喜欢去独立完成,而且也较具可操作性,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作业,达到乐学、乐做效果。

3、动手:做一做。

小学生模仿力强,也有较强的想象力,因此可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探究性的作业如下: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的句子如happy  Women’s  Day !等。圣诞节圣诞卡,并说Merry  Christmas!等。并利用This  is  for  you .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等进行交际应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跨越式中西方文化意识增强了。

4、动口、动耳、动脑:演一演

在学习了用英语打电话的一般知识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次和家人、朋友或同学打电话的活动。以我班学生为例,曾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是其中两个学生完成的切合生活实际的打电话记录:忘记英语作业,向同学打听。

A:Hello,6615597.

B: Oh, hello! May I speak to A, please .

A:Speaking.

B: Hi, A! How are you?

A: Fine, thanks, what about you?

B: I’m fine, too.

A:  What can I do for you?

B: It’s about our English homework. I can’t remember it. Can you tell me?

A: Exercise 2 on Page 57.

B: Ok, thanks. Bye!

A: Bye!

通过此作业的布置,学生不仅复习巩固了打电话中的一些用语,也复习了许多其他用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会话能力,加强了语言实践。

三、生活空间英语化,生活中用英语。

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拓展课外资源,开发生活空间的英语,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一)优化校园环境,让英语走进学生的世界。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最主要场所,校园语言环境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个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接触英语的良好环境,让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效场所,可做到以下几点:

1、校园标语双语化。如在校园草坪上树起:“The grass is sleeping, do not make sound.”的牌子,让学生爱惜花草。在食堂墙壁上写上:“Save the food.”的标语,让学生爱惜粮食。在教学楼的楼梯上写上:“one、two、three……”等数字来表示阶梯数。

2、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标牌双语化(Art room, Dining room ,Library等)

3、各班在教室墙壁上设计英语学习园地,学生摘抄的谚语、幽默、歌词、小诗等都可贴在园地内,学生可进行英语的随时随地学习。

(二)营造口语氛围,让学生走进英语的世界。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应随时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说英语,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可做到以下几点: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称英文名字。

2、每天早晨到校在班级门口和值日班长进行英语简单对话交流之后再进课堂。

3、利用午休时间或兴趣课讲英语故事或欣赏动画片,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能有机会大量地接触英语,获得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语言体验。

4、在一周时间里固定某一天为英语日,师生、生生之间用自己学来的英语互相交流,增进学习。

5、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唱歌比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表演课本剧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生活使学生领略到了英语的魅力,英语开拓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生活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感,英语扬起了学生追求生活的热情。在实现生活化的英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当中,努力做到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将会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强劲的生命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