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英语走进生活
小学生最初接触英语,对这门新的语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建氛围,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化” 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将更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生活。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应借助生活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小学新起点英语第三册Food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时候,我首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样子,在教室门口张贴好Supermarket字样,使学生置于一种浓烈的超市购物的热情中,带上服务员的帽子,摆放好水果等道具,进行生活化的购物模拟情景。通过口渴了想买水,肚子饿了想买面包等,这样一买一卖一系列的生活化的情景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重点词组和句型A: May I help you? B: I’m hungry. I want some bread.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这种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加深了学生间的友谊。因此,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上根据各个情景的需要,配给图形、实物、玩具、海报、张贴画等,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生日派队”、“动物园”等各种生活场景。
2.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活动。
如“演一演”活动:在学习职业名词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表演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driver表演驾驶,学doctor表演看病,学teacher表演教书,学policeman表演抓小偷,学engineer表演设计图纸,并让学生互问互答。这样,既巩固了职业类单词,又熟练地运用了句型。
又如“唱一唱”活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已学的song或chant的曲调把新单词或句型填进去,创造出新的song或chant,这样学生不仅唱得欢学得好,还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精神,又使学生养成了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习惯。
当然,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如 “画一画”、“猜一猜”等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只要教师努力把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无形之中便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步入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