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本文论述了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培养其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关键词: 教育 生活化 情景
正文: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等基础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初步的语感和听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在课堂内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灵活运用,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因而教学成效小,遗忘率高,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探索小学英语教学的出路。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这样,就给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具体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 组织生活语言,活化语言材料
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人们的交流离不开听说。小学英语更要从视、听、说入手,然后逐步提高读写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个语言交流情景中,借助投影、图片、实物、表情、手势等直观教学手段,联系我们的生活,将文字活化为我们的语言。
目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有许多,其中最容易被接受的是生活化英语教学。因为那些与生活密切有关的,每天重复出现的生活内容,能降低小学生学英语的难度,自然而然地运用。反之会遗忘,甚至会影响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如孩子学习“Good night”时,教师可以扮演妈妈,用小椅子拼搭成床,在生活的情境中,他们很快地进入角色,和妈妈道晚安:“Good night!”从而学得英语,并能运用于现实生活。
2. 扩充信息容量,使思维得以扩展
教材是语言学习的依据,因受篇幅、课时的影响,教材不能囊括生活。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活水"。例如,家是孩子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是他生活的第一环境。因此,许多与家庭联系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服饰等,每一项都可以扩展内容。如在学习4A Unit6时可以学习shirt、 skirt、 blouse、 coat等其他服饰。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如,“This is my dress ,it’s nice.” “Look at my skirt .Do you like it?” 等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找准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把自己的教学意图隐藏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兴趣。
1. 善于模拟真实情景
让学生在"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等多种形式中模拟真实情景,调动多种感官,能寓教于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愿望。
2. 合理利用真实情景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信息,教师可适当把握时机,合理加以利用。
3.精心创设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模拟表演、多媒体等来优化教学环境,使之形象化,真实化,能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①实物情景
根据小学生直观性、形象性、生活性思维较强的特点,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来导入新课,引出新单词,创造日常生活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与经验,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所学英语知识的陌生感,而产生亲切感。如在教学fruit时,教师拿出苹果问:What is this? It’s an apple.这样导入,学生学得快、印象深、记忆效果好。
②画面情景
有些人、物、场景等是无法用实物展示的,这可以借助图片、卡片、简笔画等进行教学。既简单易懂,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形象感知和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有些日用品、小动物等可以用几笔勾画出来,学生得心应手。
③ 活动情景
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建设校园文化,组织多姿多彩的英语班级活动、英语校园活动,尽量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在班内开辟英语角,开设英语小报(两周一期),在广播站的部分节目采用汉语英语双语播音,学生负责采集稿件、编辑和广播,举办英语歌咏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编排英语小品,请中学生校友回母校介绍学英语的经验。在校内设立“学英语标兵”光荣榜。每星期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做英语游戏,如猜一猜、找朋友、捉迷藏等等,开展课外活动。在英语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会了人体部位名称,以“Touch your…”这一句型开设活动课,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发口令,其余学生做动作,口令有慢到快,看哪一组的反应快,动作准确,最后给优胜组发奖。于是,“奇异”的情景出现了,当读到“Touch your mouth.”时,有的学生却摸了“nose”当读到“Touch your ears.”时,有的学生却摸“eyes”。幽默的语言、怪诞的模样和滑稽的动作引人发笑,这种喜剧效应有助于小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④ 多媒体情景
借助电教手段交际、英语单词接龙、英语小品表演,在创设地生活情景中互相对话等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操练。如在photo教授后,学生走下座位,交流自带的照片,就照片中的内容进行问答:Is she your mother? Who is the boy? Where is he? 等,这样训练增加了信息量,同时快节奏和勤反复原则也得以体现。
三、课内外活动一体化
除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外,还需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外氛围与之相辅相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口语、单词、大胆开口。
1.把教科书环境化,让英语走向学生的学习生活把日常生活当成大教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2. 以活动为契机,抓住真实语境,让英语走向学生的世界
小学阶段组织的活动频繁,而且,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开展"生活化"语言材料的汇编、编排以及表演。这既使得英语走到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孩子的真实世界,又使得英语真正成为一种语言工具,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很值得提倡。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际上。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更有时间,更有意义去进行这样的尝试。
3. 把作业生活化,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英语作业应该是活泼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新作业类型,把学习的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实践,使自己的英语知识逐渐"沸腾"起来。
诚然,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以行之思想作指导,英语教学同鲜活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孩子们必然会在不断的锻炼中,眼睛日趋明亮,思维日趋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