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过程性价中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总体实施计划(冯菲菲)
(2012、9——2015、1)
一、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研究和实践,掌握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通过研究和实践,学生明确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3、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4、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5、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在自主探究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内容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低年段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在教学时,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学会听、学会说、学会作业书写、学会读。
2、对中年级段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为此,我也定出了几个阶段性培养目标,会“倾听”、会“表达”、会“交流”并学会审、检、预习、复习
3、对高年级段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获得知识。所以,探究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所以定出了四个培养目标六会:会听、会看、会想、会提、会说、会做。通过对六会的培养,让学生爱探究,想探究、会探究。
4、对学生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研究。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5、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习惯的研究。
6、对学生自信学习习惯的研究。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三、研究步骤。
主要分五个学期,六个阶段开展本课题研究。
1、第一阶段(2012、9—2013、1)低年段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在教学时,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1)学会听。(2)学会说。(3)学会写。
主要成果:1—2高质量课题篇论文和1份评价表
2、第二阶段(2013、2—2013、8)对中年级段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1)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2)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3)提升“交流”的内涵。
主要成果: 1—2篇高质量课题论文或1—2个案例和1份评价表。
3、第三阶段(2013、9—2014、1)对高年级段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获得知识。(1)会听(2)会看(3)会想(4)会提(5)会做(6)会说
主要成果:1—2篇高质量课题论文、2个案例和1份评价表。
4、第四阶段(2014、2—2014、8)对学生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研究。(1)开发学生有序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倡导授人以渔教学,成就终身数学思想。(3)提高师生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4)课前预案设计,帮助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
主要成果: 1—2高质量课题篇论文、2个案例(侧重于课堂教学)。
5、第五阶段(2014、9—2015、1)对学生解决问题习惯和自信学习习惯的研究。
主要成果:1—2篇高质量课题论文、2个案例(侧重于课堂教学)。
6、第六阶段(2015、2—2015、4)对整个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查漏补缺。并撰写结题报告,编撰论文案例集,迎接结题评估。
《在数学教学过程性价中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