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我主要研究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强训练并及时反馈。
首先,要保证阅读训练的时间。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上,一般学生的读和练的时间最多只有十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都是老师在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讲,问其老师为什么如此卖力,说是不放心,生怕学生不明白。实际上,老师的“导”要少而精,应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悟”。在时间安排上每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应该超过二分之一。在保证训练时间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训练的质量。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注意训练的针对性,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
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特别要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训练还应该面向班内全体学生,力求所有的学生能参与训练。要变单一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教师评价”模式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共同拟答案,集体来评价。凡重要问题和说话训练都要在全班同学参与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同学回答。通过以上措施,来增加学生有指向的紧张智力活动时间,促使知识内化,提高效率。
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一般的反馈和评价,我们都是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来进行的,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两到三周左右的时间,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最显著,是每日的反馈,次之是每周的反馈。于是我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每节课根据课时教学目标来设计反馈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反馈意识,努力做到每课有反馈,每篇课文有反馈。及时的反馈,能及时纠错矫正。同时还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对练、互相批阅、组际竞赛等活动,让班内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变原来师与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增加了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增强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