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一)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在教学“Merry Christmas”这一课时,教师可在圣诞节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布置好Christmas tree,Christmas gifts,Christmas food,Father Christmas等,并渗透有关圣诞节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Merry Christmas”,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内容。
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同样的道理,在其他的各种节日里我们可以渗透教学Mother’s Day/Teacher’s Day/Women’s Day/Children’s Day,让学生上网查询这些节日的来历并为之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二)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课堂上,教师要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例如,教学词组soft toy 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What is soft? Bread is soft. Hamburger is soft. Stone is not soft. It is hard. My mother’s hair is soft. My father’s hair is not soft.”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的生活带进课堂,帮助学生去理解新知识。同时,教师还可出示soft candy,hard candy,让学生回答“Which one do you like?Why?”这样学生对词汇soft的理解就会十分透彻了。
又如,我在教学单词cool,cold,warm,hot时, 把冰块、热水袋等带进了课堂,使这些抽象的单词变得具体化,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
再如,在教学“I can…”的句型时,我将要求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编成一首chant:I’m a robot. I can sing. I’m a robot,I can jump. I’m a robot,I can run…一边带学生读,一边让学生模仿机器人的一举一动。学生模仿得津津有味,很快掌握了学习内容。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由此可见,我们组织的活动、游戏必需有丰富的内容,并集趣味性、知识性和灵活性于一体。唯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所以,教师在教学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mile,cry,happy,sad,sun,moon,run,jump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
比如,在教学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谈谈“What is long?”“What is short?”“I have got two big eyes.”“I have got a small mouth.”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与课堂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
再如,教学building,bus stop,church,hospital,post office等单词时,我让学生用泡沫、纸箱制作出类似的模型。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景提供方便,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比如在教学Food单元时,我用一份超市广告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超市购物有关的生活情景,并通过一系列任务,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task1(展示超市的广告):the supermarket ad.
task2(看食物广告,新授单词):Wow,too many foods!Do you like fish/spaghetti/cola/chicken…?
task3(学生试回答):Yes,I do./No,I don’t.
task4(表达个人的喜好):Oh,I like….What about…?Let’s have some…. OK.
task5(学“逛”超市,用上新学的单词和句型)
这个设计从讨论买什么商品到模拟在超市购物,整个一堂课都围绕着这份普通的超市广告展开。学生热烈参与其中,甚至有人提出放学后一起带着“英语”逛逛超市。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