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研究小结(李菁)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媒体被广泛使用, 听的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听力理解力, 才能更快、更多的获得更准确的资讯, 也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英语学习途径。小学生通过听, 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吸收、理解, 对同学的意见进行认识、判断; 通过听之后才可能掌握、运用、创新。听作为学生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 作为提高其它技能的基础, 必须引起英语教者的重视。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原则, 创设听的环境, 指导听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
一、给学生创造听的环境, 让他们乐于听
英语课堂是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 也是一个听、说结合的学习环境。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听的环境? 一是要发挥教者优势。小学生刚接触英语, 教者从一开始就应教给他们标准、地道的发音。只有明白怎么发言, 才能听懂单词和句子。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准确掌握发音相近的单词。平时上课时, 口语中可以经常出现连续、重读、弱读、爆破、词句升降调等语音、语调变化, 让学生听多识广, 为听更复杂的内容打下基础。对于三年级学生,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教者往往怕他们听不懂, 经常使用中文来辅助, 不利于学生听力训练和技能提高。教者要坚持用英语授课, 进行各种语言交流, 如课堂日常用语, 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等,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让学生在最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听英语、学英语, 形成一种有意识学习和无意学习的有机结合。二是要激发听者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初学英语, 听力相对比较吃紧, 遇到听不懂的内容, 容易产生紧张、急躁情绪, 而越紧张就越听不懂。一段时间以后, 易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者要向学生解读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以进行一些教学活动, 比如小组比赛、抢答比赛或者男女生比赛来丰富教学形式, 让学生忘记听时的紧张感。还可以播放一些经典英文歌曲或者动画片, 让学生学唱、视听,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三是要用好辅助手段。在每堂课以及平时的听力练习过程中, 经常使用录音机进行教学, 让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 增加纯正英语的输入量, 帮助学生学到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利用投影仪、课件、录像、英语学习软件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场景、图像等, 在直观辅助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动的场景理解语言, 增强学习趣味性; 教材中能用实物演示的名词,应尽量收集或发动学生自带实物、制作模型, 让学生能观其物、听其音、明其意, 不能用实物演示的名词, 可利用图片、简笔画等形式, 起到形象直观的作用, 提高听英语的教学效率。
二、给学生指导听的方法, 让他们善于听
多听是增强语感、提高听力之本。听力教学不仅要创造环境, 更要授之以渔, 让学生掌握听的方法。一是教者自身的指导方法。教学中, 教者的语速应由慢到快, 讲授新知要放慢语速, 抓住重点细节, 便于学生听清、模仿, 但当学生掌握之后就应加快语速, 使学生适应, 促使他们提高听力反应速度, 培养学生仔细听、认真听、快速反应的好习惯。无论哪个年级, 教者在教学中均可坚持每天用5 分钟的训练时间, 来进行师生间的对话交流, 或者是学生间的问答形式, 也可以是单词、词组、句子的听写练习诸如此类的练习都是听力的积累过程, 是口语表达、加强交流的实践过程, 加大了语言实践量, 培养了学生听的辨析能力。听力教学往往比较枯燥无味, 有时难免有较多机械的模仿、跟读训练和笔头练习, 学习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提倡将听力教学放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 要注意将听、说、读、写、唱等几项训练有机结合, 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有意义的活动来进行听力教学, 让学生乐听、乐学。二是给予学生听的方法。在教学单词时, 可教给学生几种常见方法: 如谐音法、口诀法、比较法、联想法、图示法等, 引导学生平时加强运用, 提高记忆效果, 让他们在听力学习中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即由学会变成会学。拿平时的测验来举例,教者可指导学生在听之前如何做准备工作。如哪些可一扫而过,哪些要着重观察、仔细思考。听时要保持头脑清醒、细心聆听; 要注意什么, 如何抓住重点, 使听的效果更明显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