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研究小结>>五月份研究小结(苗一平)
五月份研究小结(苗一平)
五月份研究小结(苗一平)
发布时间:2012-06-21   点击:   来源:   作者:苗一平

改进科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可采取以下几种对策加以改进。

1、控制问题次数,优化提问质量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应不问或少问,以控制提问数量;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则应优化提问质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为提问次数过多,不但烦琐费时,而且会减少学生实践探究的时间。像上述《蜗牛》教例中,教师单“对蜗牛你想研究什么”这一问题就花了半节课的时间,从而导致随后的探究过程草草收场,既费时又偏离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在控制提问数量的基础上,我们需根据本课目标,结合考虑时间、效率等因素,优化提问质量,将学生的思维尽快集中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来。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学,大部分教师教学时在学生认为使马铃薯浮的那杯液体是盐水时,往往都会这样说:“好!那怎么来验证这是一盆盐水呢?”于是,就思考验证性的实验了。但如果我们能这样通过提问来组织教学:你能确定老师这杯水是盐水吗?在学生实验后再提供糖、味精让学生继续探索,然后追问:“那么我原先的这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水到底是什么水?”“既然你们不能确定是盐水,那么使马铃薯沉的那杯水又是什么水呢?”效果可能就不同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提出富有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从而使学生达到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搞探究的境界。

2、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提高有效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让哪些学生回答问题,值得深究。如果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但如果只让少数尖子学生回答问题,那其他多数学生就成了陪衬,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不能太容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处下手。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回答的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问题。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认识量杯的教学,若让学生观察量杯,说一说量杯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则许多学生觉得难以回答,但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1)仔细观察量杯:想一想量杯与我们平常用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量杯的设计有这些不同呢?

(3)上台演示,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使用?你们觉得他这样用法好不好?为什么?

通过这样3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比教师直接传授来得更有趣,更有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做到提问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

3、研究学习,提高提问技巧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需掌握更多的课堂提问技巧,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觉得以下两个方法值得一试。

(1)进一步追问。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学生说出马铃薯会浮是因为放在盐水中的缘故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可以连续追问几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话要有依据,请说说你的理由?”这样可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再如《混合身边的物质》一课教学,我在要求学生猜测80ML的水和20ML的盐混合成盐水是多少毫升后,进一步做出解释:你为什么这样想?迫使他去思考,进而认识到猜测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猜瞎蒙,而要建立在一定的事实、逻辑基础上。

(2)给教学留个“小尾巴”。如教学《热胀冷缩》结束,我让学生再次思考:学完这一课,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促使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空气受热,体积会变大,那有没有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小呢?”

“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那鼓起来的乒乓球会不会又瘪下去呢?”……让学生回去继续研究,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

4、加强问题调控,即时评价

虽然教学中大多数的科学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和鼓励,但总的说还是缺少针对性,“很好”、

“棒极了”这些模糊性语言成了课堂评价的流行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缺乏追问、扩展延伸。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发现各组学生比较水的多少方法都只有一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这时就须发挥教学评价功能,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哪个组的设计最严密?哪个组的器材最简单?哪个组的实验步骤最少?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方法。而不要总是用“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之类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表现。另外,对学生的回答做到即时评价,并纠正只选择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的做法,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科学》课程实施不久的今天,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科学教师,我们要走出自由和热闹的误区,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认真设计好课堂提问的问题,尽可能做到有内涵、有价值、深浅适宜,从而使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乐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