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请一个孩子回答问题,却有几个声音在强着说答案;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喊到:“let me try.”;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也有学生干脆不听,在下面做小动作;当台上同学对话表演得津津有味,而下面同学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课堂效果很不理想。
每位老师都知道,小学生大多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由于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致使教师们很难调控好课堂。我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学会倾听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有意识的加以强化训练。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有效学习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它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孩子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本学期我对培养孩子倾听习惯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倾听
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孩子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引导孩子明白听与说是同样重要的,甚至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为了让学生认真倾听,我会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倾听别人的发言。如在操练描述宠物特征时,我利用教材现成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思维。我是这样安排任务的,看书上这一单元所有的宠物图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用上学过的单词句型进行描述。当我点名请学生说的时候,我给其他孩子的任务是,听听这个同学是描述的哪个宠物。为了让自己的发言得到老师的认可,学生会自觉地去倾听他人发言了。
二、创设真实对话情境,让学生乐于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把教材内容变成吸引学生的形象、色彩、声音,形成有效信息,就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根据教材和儿童的特点,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图片教具、游戏活动、直观法、TPR法等方法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吸引力,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例如,我在教学<My pets>时,准备了一些玩具宠物,也让学生带了自己的玩具宠物,创设了一个去pets shop购买宠物的情景。只要会用学过的语言知识I like this/that…, It's…, It has …描述宠物特征,就能领走该宠物。孩子们对这些玩具非常好奇,充满了新鲜感。这样的真实情景创设,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我在教学What color is it?这个句型时,我通过实物教具来完成教学。我事先准备好苹果、香蕉、柠檬、铅笔、尺子、玩具(猴子、熊猫、汽车)等装在一个纸箱里。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蒙着眼睛从箱子里取出一件物品,其他同学问what is it?他回答:It's a …又问what color is it?然后回答It's…若猜错了继续猜。这样同学们就来兴趣了,争着要上去试。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能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灵活地学习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搭建合作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倾听
要想让孩子们在良好的交往中学会倾听,就必须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情感状态,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长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我会检查小组内能力最差的孩子的学习效果来作为小组学习成绩。孩子们为了让自己的小组不落后,会积极的互相帮助。在这种以优带差,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提高的孩子主动学习倾听的欲望。两人合作方法也是我常常采用的方法,如我在教学Chapter5 PartB时,教学内容就两个句子Is it a chair? No, it isn't. Is it a desk? Yes, it is.主要让学生掌握Is it a...? Yes,it is./No, it isn't.为了避免机械操练,让学生用思维回答,进行交际性练习。我就设计了 “纸牌”游戏活动,同学们两人一组,手里拿着自己准备的小卡片,上面写着单词(desk, chair, window, wall, blackboard, door ),画着相应的图片。一个人用Is it a…?猜另一个同学手里的第一张卡片,如果猜对了另一个同学就把该张卡片给他,并说Yes,it is.如果没猜对就说No, it isn't。两人轮流猜,最后看谁赢的卡片最多。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获胜,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人人都在参与、学习。
四、注意动静搭配,让学生善于倾听
实践证明:长时间地采用一种活动形式施教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抑制。如一堂课反复地搞各种竞赛,长时间地进行高密度的训练,学生处于过分紧张的心理,学生精神紧张容易疲劳,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就像一部戏剧,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也有平静如镜的缓和场面,有高潮、有低潮。课堂教学应快慢得宜,疏密相间,动静搭配,劳逸结合,使学生心理感受有张有弛,形成规律节奏。单词句型单调、机械的操练形式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导致注意力涣散。在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内容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形式,设计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活动,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非常有益。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而在游戏、竞赛活动之余,我会安排一些静态活动如:听一听,写一写。让学生高涨激动的情绪得到平静,对知识进行一个反馈,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例如,我在上《My pet》这课时,会留大概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宠物或自己喜欢的宠物,并用所学知识对宠物特征进行正确描述,最后进行评比展览,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个时候学生完全能够静下心来完成这项任务。
五、采用激励方法,让学生愿意倾听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倾听。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给学生的每一个指令,我都会去发现表现好的,动作快的学生,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如:let's see who is the first. XX is the first. XX is good. XX is a good boy/girl. You are clever/perfect.等等。孩子们表现欲强,好强的特点,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当听到老师开始表扬了,不自觉地就会回过神马上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所以在日常活动的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孩子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让孩子学会倾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就能使孩子逐步养成倾听别人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而孩子们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