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回归生活”——新课程的生长点。我国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由于当前英语教材的学习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习的环境又是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分成三种:学校、家庭和社会。
(1)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最主要场所,校园语言环境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课程资源。要重视校园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个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接触英语的良好环境,让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效场所。
教室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物品都会“说”英语,这种“拟人”的教室环境会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氛围。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班级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墙壁上可以贴许多动物、水果的图片,每一张图片下都有一个英语单词或英语句子,单词句子和图片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五彩缤纷、富有个性化的图案和英语书写会增强吸引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的舞台。这样让整个教室顿时有了英语的气息。学生的目光能随时接触到英语,甚至连他们上课开小差的时候,无意中也会看到这些英语单词,这样耳濡目染,学生想忽视英语都不行。这些图片还要定期更换,除了在墙壁上贴这些单词和图片以外,还可在每期黑板报上特设一个英语角,增添英语儿歌和英语文化知识等,可让学生去找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英语的存在,时刻有英语印入眼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
(2)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是他生活的第一环境。让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会“说”英语,时刻成为英语学习的内容,制作英语单词卡片,比如 clock,table,chair,bed,flower,vase... 贴在具体的物品上,并可摘一些英语的名句,悬挂在家中。让家充满浓浓的英语气息。因此,许多与家庭联系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餐具等。每一项都可以扩展内容。
(3)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英语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是学习英语的大课堂,教英语不能脱离生活,要强调英语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让英语学习充满生活气息,真正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学生不能时刻听到人们用英语交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渐渐变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有随处可见的英语店名:KFC JOJO Macdonald's Dicos 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少儿英语电视节目也日渐丰富,鼓励学生收看英语节目,开阔视眼。还有许多的英语动画片VCD,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看动画片是一个良方。孩子天生就受不了动画片的诱惑。即使英语动画片里大部分语言是他们听不懂的,他们还是抗拒不了鲜艳的色彩、可爱的人物和神奇的故事情节。无形之中,英语又溜进了他们的耳朵,溜进了他们的生活。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中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