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的最基本要求除了用于书面交际外,更为重要的是口语交流。为此教学大纲对“说”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致使不少教师更多地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忽视了“说”的能力训练和培养。难记的词汇,枯燥的语法,贯穿着英语教学过程,强烈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了开口的欲望,其结果是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1、注重初始引导,培养开口习惯
语言不能“纸上谈兵”。口语是有声语言,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清才可能模拟,听得准才能说得对。初学英语,大多数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因而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从学英语的起始阶段开始,就让学生养成静听别人说英语的习惯,逐步培养用英语提问、回答及模拟录音的习惯。为培养以上习惯,课堂上,教师可用流利动听的口语,配备上实物、图片以及表情动作,互动教学,为学生开口创造机会。比如,学习牛津英语预备篇时,可引导学生模仿运用礼貌问候语:Hi! / Hello! /GoodMorning! / Goodbye! / How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See youlater.等等。还可用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Stand up, please!/ Iseveryone here today? Open your books. / Put up your hands./Look at the blackboard. / Read after me. 等等组织教学。学生听多了,不仅能逐步听懂,而且也能跟上几句,初步养成说的习惯。这时,教师可将这些听说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如:邀请、祝贺、游玩、过节等等,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这样,学生的好奇心逐渐成为讲英语的爱好和习惯。爱好指数得到了增长,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
2、坚持课前会话训练,营造语言表达环境
新课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口语、日常用语训练应顾及每一位学生,不能只注重少数好学生。坚持课前三分钟的英语会话训练,是重要的口语练习环节。教师可让全班同学轮流做简短的值日报告、天气预告等,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随着词汇量的扩大,可以逐渐增加交谈内容,转换表达形式。如由值日报告:Who’s onduty today ?/ What day is it today? / What is the date today? Whois not here today? /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等问答式转变为自述式:I’m on duty. / Today is Tuesday. / Everyone ishere. / All the students are here. / It’s sunny today .以增加多种表达形式的练习。随着词汇量的进一步增加,可由值日报告拓展为介绍学校生活、身边人物,讲述小故事,复述小短文,猜谜和自由谈话等。多种形式的课前会话训练,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又能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口语练习提供了场所。
3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表达热情
语言课离不开“说”,要让学生开口“说”,首先他得愿意说,敢于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勇于开口的前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唯此,学生才敢说,才愿说,才不怕说错。长期的“说”要建立在持久兴趣的基础上,没有兴趣就不能坚持“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如何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多种形式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持久兴趣的培养和坚持。例如,我在教8A Natural disasters(自然灾害)这一单元时,选取了有关天气与自然灾害方面的多种图片和几段录像。在观看了有关天气的图片(如雨天、雾天等)后,学生在认知特殊天气特点的同时,也能读出配在图片上的单词。汶川地震的录像让学生开口欲望迅速膨胀,对于地震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在地震中自我保护等,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就连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都积极参加讨论。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出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学生主动开了口,教师就应把握契机,使之过渡到“抢嘴”,这是从“自主”、“自觉”到“自动”的飞跃。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新鲜感的促动使学生在畅快的笑声中,自动地把已学的语言知识作为自己的交际工具加以运用,每位学生都会抢着说,而且印象深刻。例如:我在教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认路)这一单元时,运用了类似游戏活动这一教学形式,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个过关游戏。10 只气球,其中9 只里面都有一幅问路的图片,点中球者必须用对话形式完成图片中有关问路及指路的对话内容,答对有奖!其中有一只球内没有图片,谁点到它,直接过关。”屏幕上10 只五颜六色跳动的气球,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不少同学希望的不是点中幸运球,而是希望点中图片球,因为他们已经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即兴表达机会。
4、开展课外活动,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没有交际不成语言。然而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把大量听说练习放在课堂上进行,也是很不现实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整个课堂也很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形式,也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一直乐于开口,给学生创造利于终身发展的条件,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充分的听与说的机会。如为中学生挑选适合于他们的英语磁带(趣味性强,知识面广,涉及他们所熟悉的内容),让他们课下听。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组织阅读模仿大赛、诗歌朗诵、猜谜语、唱英文歌、英文文艺表演、识记单词竞赛、根据情节讲故事接龙和组织英语角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听英语广播、看央视十套的《希望英语》、英文歌曲、看英语卡通电影等都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是一种双向的相互交往活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开口说,以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因为只有“开口”才能成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