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继续研究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掌握方法,使学生善问
4、不断地让学生打破知识平衡。格式塔理论指出,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的格式塔刺激物时,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趋向于完美的倾向,由此提高知觉的兴奋程度和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就应打破学生已有的知识平衡,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不断的努力下达到新的平衡,以此循环下去,使学生得到主动地发展,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的目的。
5、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袋中产生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予学生鲜明生动的视听刺激。②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和密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果子”;同时应疏密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③培养自学能力,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6、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表扬那些有合作意识的同学。如:看见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看见几个学生共同讨论出一个难题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合作精神的萌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必须有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到讨论过程中,使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第二,必须有责任意识。在参与合作学习时,不管你分配到的是何种任务,都应该认真完成,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责任意识。第三,必须有协作意识。每个同学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也要意识到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依靠全组的成员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