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研究小结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良好的听的习惯是指能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能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听出所以然。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大声跟读,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清楚、听清楚,这时全班再齐声模仿。先小声模仿一遍,认真领悟体会,再大声模仿,并鼓励学生说如果你看清了,听清了,请大声说。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子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严格要求学生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是避免枯燥操练,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结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What’s your mot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What’s his/her mother?又如,请个别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另外,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英语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英语组织教学,也可以先双语再过渡到全英。开始时学生可能听不懂,老师可以适当解释,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开长日久学生自然就会有进步,当然,课堂上也要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
另外,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在英语课上,缺少应用英语的环境和场合,所以老师就要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置身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或者,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灵活自由地表演,强化所学知识,让学生真正提高在交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贴画”奖励等等。在教学中,笔者还发现,歌曲不但是一种音乐形式,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式。把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笔者除了鼓励学生唱课文上的英语歌曲外,还购买了适合小学生唱的英语歌曲光盘,让学生欣赏、学唱一些课本之外的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的英语歌曲,学会唱外语歌曲的同学有一种自豪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讲英语时,教师最好别去打断,应允许学生暂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待讲完后,教师再指出并纠正。这样做,不干扰学生说话的思路、意念表达,不挫伤其说话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高言语水平。在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班上发言得响亮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对于活动、小组操练宜轻声些。有的学生急于发言时,存在语言不流畅的情况,此时,教师要注意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想好再说。另外,教师要提请学生注意,说话时,要面对听者,昂首挺胸,举止要自然,不拘束,从小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