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研究小结>>课题研究学期总结(2012下半年苗一平)
课题研究学期总结(2012下半年苗一平)
发布时间:2013-01-18   点击:   来源:   作者:苗一平

 

课题学期研究总结
本学期,按照课题总方案的安排,我主要是完成本课题实施阶段第一部分内容,即研究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中,我很注重理论学习,每月都学习相关的文章,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我每月都对自己的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
九月份,我主要研究如何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和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敢问
    1、构建心理安全区域。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有问题敢问。学生问题意识强弱与课堂的气氛有密切关系,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2、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重视课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微笑、点头,专心听学生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大胆探索发现,且敢问。
十月份,我主要研究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受,使学生乐问。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意识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这种改变和参与中发现出高质量的问题,达到使学生会问的目的。
     2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乐问的前提是有强烈的情绪和好奇心,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上的,好奇心则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分依赖接受记忆、机械模仿等进行语文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处理应具有探索性、发展性,具有一定新异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要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测检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见解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闪光点、进步点和优秀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认可,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满足,这样学生才会对提出问题变得有兴趣,才会逐步养成乐问的习惯。
十一月份及十二月份,我主要研究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掌握方法,使学生善问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然要靠后天培养。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都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教师对待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教师要十分珍惜,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促使学生各抒己见,多角度看问题,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3、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从能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范例,从而缩短自己提出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要指导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再提问,不能一遇到疑惑就提问,对那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借助工具书或通过同学相互讨论得以解决的问题不必提出。在问题的表述上要尽可能地清楚明白,使问题明朗化,理清思路,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另外,我每月都上好课题研究课,分别上了《做一位小科学家》、《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水》、《常见材料》等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期末,针对自己一学期的研究,我认真撰写了课题研究论文《问题——科学课堂的灵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