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 被许多教师所应用。但是我发现小组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小组合作比较重形式, 轻实质, 存在分组的不科学性, 课堂喧哗, 小组内发展不均衡, 忽视学生独立思考, 以及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的问题。对此, 必须采用有效的合作方式, 建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以及应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近年来被广泛推崇和应用。它对于改善班级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我接触的小学分组过程中发现小组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我将就目前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般把十个或十多个学生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 既简单又省时, 但是有些教师可能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差异,包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可能造成有些小组热闹非凡, 而有些小组则是鸦雀无声, 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 个人喜好的感性思维在他们的主观判断上起了决定作用, 很多学生有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 造成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 使小组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 这个问题在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我接触小学英语课上就可以看到, 学生自研的时候有交头接耳说小话的现象,老师必须及时制止,否则学生会继续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到讨论的时间,还没到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由讨论。但真正讨论的时候却有一些同学不能参加到讨论中去,学生中也存在假讨论,这就造成表面上是看似热闹, 而学生却没有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 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 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 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的现象, 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 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小组英语课堂上则更多地表现为: 小组合作表演对话, 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 只说几句汉语或是很简单的英语, 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 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个人的表演。一些需要学生共同表演的对话也往往是小组成员中学习较好的学生给事先编排好的, 部分学困生则依赖于这些同学,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种群体的学习, 也包括个人的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观察成绩好的学生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 是否能带动小组里的学困生, 积极配合。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只要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 我都会给以及时的评价。对于原本只能说单词的学生, 现在如果能说句子了, 无论对错于否, 都会给予一定的鼓励, 使他有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注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小组内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 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促。我现在正尝试着小组表扬、小组加分, 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最佳发言人等多种形式,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 需要我们教师适时适度地应用, 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 我们更应该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 掌握规律, 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